你的購物車現在是空的!
中國各省本土花卉指南
中國植物種類之豐富,堪比全球各大洲。從熱帶雨林到高山峰巒,從乾燥沙漠到蔥鬱鬱蔥蔥,中國擁有約3萬種原生植物,約佔世界植物種類總數的八分之一。這種多樣性集中分佈在34個省級行政區,每個省區都有獨特的氣候、地形和特有物種。本指南按省份和地區分類,探索中國非凡的本土花卉,頌揚中國——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多樣性和進化中心之一。
東北部地區
Heilongjiang Province
阿穆爾阿多尼斯 (Adonis amurensis)這種亮黃色的花朵是中國東北地區最早出現的春季花卉之一,在三、四月的積雪中破土而出,有時在氣溫接近冰點時便已盛開。光滑的毛茛狀花朵直徑3-5厘米,在細密的羽狀葉完全發育之前開放,露出眾多雄蕊。該物種原產於黑龍江省的森林、林緣和草地,與歐洲雉眼密切相關,但更適應嚴酷的大陸冬季。這種植物透過地下塊莖在-40°C以下的溫度下生存,塊莖儲存能量,以便在森林冠層閉合之前快速開花。在傳統中醫中,這種植物被謹慎地用於治療心臟病,儘管它含有與洋地黃類似的有毒強心苷。它們的花是向日性的,會追隨太陽以最大限度地保暖——這是在寒冷條件下吸引早季傳粉昆蟲的重要適應性變化。
黃花菜(Hemerocallis middendorffii)這種野生萱草原產於東北部的草地和森林邊緣,初夏開出芬芳的金黃色花朵。每朵花僅綻放一天(因此得名),但植株會在數週內連續綻放多朵。這種花可食用,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用於中國菜餚,其乾燥的花蕾被稱為“金針”,是炒菜和湯的常見配料。這種品種比花園中常見的栽培萱草更小巧纖弱,通常高度可達40-60公分。這種植物會形成拱形的草狀葉叢,在潮濕但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無論是陽光充足或半陰,都能茁壯成長。野生萱草生長在草地、溪流旁和開闊的林地中,通常會形成大片的群落。在中國,此品種的栽培歷史已超過2500年,既可作為食物來源,也可作為觀賞植物。
滿洲杜鵑花(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這種落葉杜鵑在早春時節,光禿禿的枝條上開滿了玫瑰紫色的花朵,在葉子長出之前就盛開,改變了這裡的景色。它是一種1-2米高的大型灌木,棲息在黑龍江及鄰近省份的岩石坡地、混合林和山地草甸上。它們的花期在四月,有時甚至在溫暖的春天三月下旬就開放,這使得它成為中國東北地區最早開花的木本植物之一。該物種具有極強的耐寒性,能夠熬過該地區氣溫可能降至-40°C以下的嚴酷冬季。這些花朵為新生的蜜蜂和其他傳粉昆蟲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早期花蜜。到了秋天,葉子在掉落之前會變成迷人的黃色、橙色和紅色。由於其極強的耐寒性和早開花性,這種杜鵑在世界各地的寒冷氣候花園中廣受歡迎。
西伯利亞金錢草(Pedillaryis resupinata)這種奇特的玄參科植物會開出粉紫色的穗狀花序,花朵上唇呈兜狀,下唇反捲,形似巨龍。這種植物生長在黑龍江省北部的濕草地、沼澤和溪流沿岸,通常生長在酸性土壤地區。玄參具有部分寄生性,會吸收鄰近禾本科植物和莎草科植物的根系來補充營養——這種適應性使它們能夠在貧瘠的濕地土壤中茁壯成長。玄參花在仲夏盛開,由能夠在複雜的花序結構中穿梭的長舌蜂授粉。細密的蕨類植物狀葉子在植物基部形成蓮座叢。儘管玄參的俗名不太恰當(源自中世紀一種觀念,認為牲畜吃這些植物會感染蝨子),但它卻是濕地群落中重要的生態組成部分。
吉林省
韓國杜鵑 (Rhododendron schlippenbachii)這種落葉杜鵑可能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壯觀的春季開花灌木,花朵大而芬芳,呈淡粉紅色,3-6朵一簇,簇生於枝端。每朵花直徑5-8厘米,有五片圓形花瓣,上裂片常帶有紫色或紅色斑點。花期為四月下旬至五月,與新葉的出現時間一致,新葉在枝端呈現美麗的輪生狀。該物種生長在中朝邊境長白山的混合林和山坡上,通常海拔600-1900公尺。植株高度和寬度可達2-5米,形成圓形多莖灌木。秋季,葉片變成令人驚嘆的黃色、橙色和紅色,為觀賞者帶來第二個賞心悅目的季節。這種杜鵑花被認為是該屬中最美麗的物種之一,已被廣泛引入世界各地溫帶地區的花園。
烏蘇裡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貝母是百合科的優雅成員,花朵呈鐘形,下垂,顏色為紫色、栗色或黃綠色,花瓣上有獨特的棋盤格圖案。花朵從30-60公分高的細莖上垂下,於晚春在林間空地和草地上盛開。棋盤格圖案由色素細胞和非色素細胞交替形成,賦予了貝母獨特的外觀,並有助於吸引傳粉昆蟲。狹長的披針形葉片輪生於莖部。該品種生長於鱗莖,在漫長的東北冬季處於休眠狀態。在傳統中醫中,各種貝母被用於治療咳嗽和呼吸系統疾病,但這導致了對野生族群的過度採伐。這種植物需要涼爽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才能茁壯成長,因此其種植僅限於大陸性氣候地區。
長白山紫菀 (Aster maackii)這種紫花紫菀在夏末秋初盛開,在山地草甸和森林邊緣形成一片片色彩斑斕的景象。其花朵直徑2-3厘米,周圍環繞著許多舌狀小花(花瓣狀結構),這是紫菀科植物的典型特徵。植株高50-100厘米,葉片狹長,呈披針形。此品種原產於長白山及其周邊地區,生長在海拔適中、氣候涼爽潮濕的地區。由於花期較晚,它成為準備過冬的昆蟲(包括遷徙的蝴蝶)的重要蜜源。該品種透過種子和地下根莖傳播,通常在適當的棲息地形成廣泛的群落。與許多紫菀一樣,該品種在充足的陽光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茂盛。
遼寧
野玫瑰(Rosa rugosa)這種枝繁葉茂、多刺的玫瑰原產於中國東北沿海地區,生長在沙質土壤中,耐鹽霧。其芳香四溢的深粉紅色至洋紅色花朵,直徑6-9厘米,從晚春到秋季反覆綻放,每朵花有五片花瓣和許多黃色雄蕊。花後結出碩大鮮紅色的果實,可延續至冬季,富含維生素C。其濃密多刺的莖稈可高達1-2米,植株經由吸根蔓延形成灌木叢。其葉片獨特-深綠色,紋理豐富,多皺(皺褶),因此得名。這種玫瑰已廣泛移植到世界各地的沿海溫帶地區,常用於防治水土流失和觀賞。果實可用於泡茶、製作果醬和葡萄酒,花瓣則可用於烹飪或製作玫瑰水。
蒙古野韭菜(Allium mongolicum)這種野生洋蔥在初夏時節會在細長的莖頂上開出球狀簇生的粉紅色至紫色花朵。花朵排列成完美的球形繖形花序,直徑2-4厘米,形成迷人的幾何圖案。該物種原產於遼寧西部的草原和岩石山坡,適應相對乾燥的環境,能夠耐受寒冷的冬季和炎熱的夏季。狹長中空的葉子在春天長出,壓碎時會散發出獨特的洋蔥香味。整株植物均可食用,其鱗莖、葉子和花朵在中國北方和蒙古族菜餚中都有烹飪用途。該植物由小鱗莖生長而成,鱗莖可長出錯開的小鱗莖,從而實現無性繁殖。與許多蔥屬植物一樣,該物種以其富含花蜜的花朵吸引蜜蜂、蝴蝶和其他傳粉昆蟲。
華北地區
北京市
北京野花(白頭翁)這種早春開花植物與俄羅斯白頭翁(Russian pasqueflower)有親緣關係,在四月和五月開出下垂的鐘形花朵,花朵顏色為紫色、白色,偶爾也帶紅紫色。整株植株被絲狀絨毛覆蓋,使其呈現銀色外觀,有助於抵禦春季的寒冷。花朵在葉片完全發育之前開放,隨後會結出迷人的種子頭,頭上長有羽毛狀的長毛,可以隨風傳播種子。該物種生長在北京周邊山區的乾燥山坡、草地和疏鬆林中,通常海拔200至2000公尺。該植物含有原白頭翁素,對牲畜有毒,需要小心處理。在傳統中醫中,它被外用治療皮膚病,但內服則被認為是危險的。由於棲息地喪失和採集壓力,該物種在城市發展附近的地區越來越稀有。
中國紫荊(Cercis chinensis)這種小型落葉喬木或大型灌木在早春葉子長出之前,會在光禿禿的樹枝甚至樹幹上長出大量玫瑰紫色、豌豆狀的花朵,這種現象稱為花莖花。花朵沿著莖成簇出現,形成壯觀的景象,將整株植物變成一根粉紫色的花柱。中國紫荊原產於北京市及週邊地區的森林和山坡,通常高 5-10 公尺。心形葉子在開花後長出,在整個夏季提供迷人的枝葉。秋天,葉子變黃後掉下來。這些花可以食用,有時用於沙拉或作為裝飾。該物種在中國園林中已有數百年的栽培歷史,與美國東部紫荊密切相關。它們的花吸引早季蜜蜂,種子被鳥類取食。
阿穆爾楓(Acer ginnala)雖然楓樹主要以其獨特的翅狀種子和秋季落葉而聞名,但這種小型楓樹在春季會開出芬芳的黃白色花朵,是早期昆蟲的重要蜜源。葉子長出後,花朵會直立或散開,簇生,每朵花都很小,但數量眾多,足以營造出艷麗的效果。這種楓樹原產於華北和東北地區的森林和溪流旁,通常長成5-10公尺高的大灌木或小喬木。三裂的葉子在秋天會變成絢麗的紅色、橙色和黃色,使其成為秋季落葉最豐富多彩的本土樹種之一。這種植物極為耐寒,適應性強,能夠耐受城市環境、污染和各種土壤類型。花後會結出帶紅色翅狀種子(翅果),它們在落下時會旋轉,有助於風傳播。
河北省
中國草甸芸香 (Thalictrum delavayi)這種優雅的多年生植物在夏季會在高達 1-2 公尺的高莖上開出輕盈的淡紫色小花。每朵花都很小,但由許多長長的線狀雄蕊組成,形成蓬鬆的粉撲外觀。花朵排列成大而鬆散的圓錐花序,在微風中翩翩起舞。該物種原產於山地草甸、森林邊緣和溪流邊,生長在河北西部和鄰近省份的太行山。葉子同樣引人注目——細裂的複葉讓人聯想到鐵線蕨或耬斗菜的葉子。這種植物喜歡半遮蔭和潮濕、富含腐植質的土壤,但一旦種植成功,就能適應各種環境。由於其精緻的外觀和耐陰性,它已成為世界各地流行的多年生園林植物。
北華翠菊(Kalimeris integrifolia)這種白色至淡紫色的雛菊狀花朵在夏末秋初盛開,形成大量直徑2-3公分的小花。舌狀花狹窄而多,環繞著黃色的盤狀花,呈現出精緻的星狀外觀。植株高40-80厘米,葉片狹窄,有齒。該物種原產於華北地區的草原、路邊和受干擾地區,適應性強,略帶雜草,可在多種棲息地生長。由於許多其他花卉已經謝花,其晚花期對傳粉昆蟲來說非常寶貴。該植物透過種子和匍匐根莖傳播,有時形成廣泛的群落。一旦定植,它就耐旱,並在充足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Shanxi Province
山西兔耳(Campanula glomerata subsp. spiosa)這種風鈴草在夏季會在莖頂和上部葉腋處開出密集的深藍紫色管狀花簇。這些花向上翹起,不像許多風鈴草那樣下垂,每朵花長2-3厘米,花開時有五個尖裂的裂片。植株高30-60厘米,葉片呈橢圓形至披針形。該亞種原產於山西山區的草原和林緣,海拔1000-2500公尺。這些花會吸引長舌蜂,並由多種昆蟲授粉。該植物會形成叢生,並透過短根莖緩慢擴展。牠喜歡排水良好的土壤和充足的陽光,也不喜歡半遮蔭。一旦栽植,它就具有很強的耐旱性——這是它適應山西相對乾燥氣候的重要特徵。
黃延胡索(黃堇)這種嬌嫩的多年生植物會開出小巧的管狀黃色花朵,花朵後方延伸出一個特徵性的距,這是紫雲英科植物的典型特徵。花朵鬆散地簇生於細密的、類似蕨類植物的藍綠色葉片上。該物種從晚春一直開花到秋季,花期非常長。它原產於山區的岩石區、懸崖和古牆,在排水良好的鹼性土壤中生長旺盛——這在山西的石灰岩地形中很常見。植株通常高20-40厘米,易於自播,常在岩石花園和牆縫中歸化生長。這些花朵主要由蜜蜂授粉,蜜蜂必須穿過複雜的花序結構才能到達距離基部的花蜜。
西北地區
陝西省
秦嶺牡丹(Paeonia qiui)這種珍稀野生牡丹原產於陝西秦嶺山區,晚春時節會開出大型碗狀白色或淡粉色花朵,雄蕊為明顯的黃色。每朵花直徑可達8-12厘米,單生或成對出現在莖尖。該植物為亞灌木,高50-100厘米,葉片深裂,形態優美,秋季變紅。該物種生長於海拔1500-2300公尺的山林和灌木叢中,通常生長在陰涼濕潤的北坡。由於分佈範圍有限、生長緩慢,且用於中藥和園藝的採集壓力較大,該物種在野外被認為瀕危。秦嶺是中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和重要的植物地理邊界,擁有許多獨特物種。這株牡丹代表了中國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經過數百年的栽培和育種而發展出來的野生血統。
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這種薄荷科植物在夏季會在30-60公分高的莖上開出藍紫色雙唇形穗狀花序。花朵呈單側穗狀排列,每朵花長1-2厘米,上唇呈兜狀,下唇呈展開狀。該物種原產於中國北方包括陝西在內的草原和岩坡,因其藥用根而被廣泛栽培。在傳統中醫中,其根(稱為黃芩)用於「清熱」和治療各種發炎-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證實了其根部含有抗發炎和抗菌成分。該植物具有薄荷科植物特有的方形莖和對生葉,葉緣有齒。它生長在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並且非常耐旱。其花朵會吸引蜜蜂和蝴蝶。
附子 (Aconitum carmichaelii)這種引人注目的多年生植株在夏末和秋季會開出高大的穗狀花序,花朵呈現深藍色至紫色,呈現頭盔狀。花長 2-3 厘米,上萼片獨特,呈兜帽狀,形似和尚的兜帽,因此得名。植株可高至 1-1.5 米,葉片光滑,深裂。該物種原產於秦嶺和其他山脈的山地草甸、森林邊緣和溪流邊,喜陰涼濕潤的環境。該植物的所有部分都具有劇毒,並含有會影響心臟和神經系統的強效生物鹼。儘管有毒性——或者可能正因為有毒性——加工後的根莖在中藥中已有數千年的應用歷史,不過這需要專業的處理以降低毒性。這些花主要由大黃蜂授粉,它們是少數幾種力量足夠強大到可以迫使兜帽狀花朵開放的昆蟲之一。
甘肅
甘肅貝母(普氏貝母)這種貝母是甘肅南部山區高山草甸和碎石坡的特有種,會開出下垂的鐘形花朵,顏色為紫色、綠黃色或棕紫色,並帶有格子圖案。花朵在晚春至初夏高山地區融雪後不久,懸掛在15-40公分高的細莖上。狹長的葉片輪生,葉尖捲曲,有助於植物攀爬穿過周圍的植被,從而更好地吸收陽光。該物種生長在海拔3000-4500公尺的嚴酷高山環境中,冬季漫長,夏季短暫。其球莖被大量採集用於傳統中藥(例如貝母,用於治療咳嗽),導致族群數量下降,並成為該物種的保護隱患。格子狀的花朵圖案和獨特的花色使其與高山碎石坡的岩石和多樣化背景融為一體。
普氏原羚草甸街 (Thalictrum przewalskii)這種高大的草甸芸香以遊歷中國西部的俄羅斯探險家尼古拉·普熱瓦爾斯基(Nikolai Przhevalsky)的名字命名。夏季,它開出大朵圓錐花序,花朵小巧蓬鬆,呈紫色。它高1-2米,生長於甘肅及鄰近省份山區草甸和林緣,通常海拔2500-4000公尺。其花朵無花瓣,但擁有眾多纖長彩色雄蕊,呈現出羽毛狀外觀。其葉片細密分明,形似蕨類植物,為花朵營造出優雅的背景。本種喜濕潤肥沃的土壤和半陰環境,常生長於山間溪流旁。它與T. delavayi近緣,但花朵通常呈深紫色,且生長在較高海拔地區。
五葉草(Potentilla fruticosa)這種灌木狀的五葉草從夏季到秋季都會開出亮黃色的五瓣花。每朵花直徑2-3厘米,雄蕊眾多,單生或簇生於枝端。該植物為多分枝灌木,高50-100厘米,複葉小,小葉細長。該物種原產於中國西北地區(包括甘肅)的山地草甸、河岸和岩石坡地,適應性極強,可從接近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生長到海拔4000公尺以上。牠喜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寒、耐熱、耐旱、耐貧瘠。該物種分佈於極地地區,已被廣泛培育成園林栽培品種,花朵顏色有黃色、白色、粉紅色、橙色和紅色。野生黃花品種在甘肅山區最常見。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賀蘭山虎耳草(Saxifraga oppositifolia)這種墊狀虎耳草在春末夏初會開出鮮豔的紫粉色花朵,緊貼著茂密的細小常綠葉片。每朵花直徑1-2厘米,有五片花瓣,相對於植株細小的葉片來說,顯得更大。這種植物會形成緊密的苔蘚狀墊狀結構,這些墊狀結構可以緩慢擴展,覆蓋岩石表面。它是世界上最耐寒的開花植物之一,也是分佈最北的開花植物之一,但在寧夏,它生長在賀蘭山的高海拔地區,那裡的氣候仍然屬於高寒地區。這種墊狀生長形式會在植株內部形成一種比周圍環境更溫暖、更潮濕的小氣候,使其能夠在極端暴露的環境中生存。這種植物生長極其緩慢,單一墊狀結構可能有數百年的歷史。它生長在岩石山頂和裸露的山脊上,很少有其他植物能夠在那裡紮根。
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這種落葉灌木主要以其營養豐富的紅色漿果(枸杞)而聞名,但在夏季也會開出迷人的紫色管狀花。花長 1-2 厘米,有五個伸展的裂片,出現在拱形枝條的葉腋上。枸杞原產於寧夏及鄰近省份的河谷和山坡,是一種多莖灌木,高 1-3 米,葉片狹窄,呈灰綠色。這種植物具有極強的耐旱性,在貧瘠的鹼性土壤中也能茁壯成長——這適應了中國西北地區的乾旱環境。寧夏以種植枸杞而聞名,其中寧夏枸杞被認為是品質最高的。枸杞花由蜜蜂授粉,隨後結出鮮紅色、營養豐富的果實,富含抗氧化劑、維生素和礦物質。枸杞在傳統中藥中的使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並已成為全球流行的超級食物。
青海省
青海大黃(Rheum palmatum)這種壯觀的植物在初夏會長出高大的穗狀花序,花朵呈乳白色至粉紅色,高出巨大的基生葉1-2公尺。花朵排列成大型分枝圓錐花序,可長達30-50公分。其葉片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葉片碩大(直徑可達80公分),深裂,掌狀脈絡,常帶紅色或紫色,尤其是在葉片背面。該物種原產於青海省及鄰近省份海拔2000-4000公尺的高山草甸和森林邊緣,喜涼爽濕潤的環境。其粗壯的根莖(稱為大黃)在中藥中已有數千年的應用歷史,是一種強效瀉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由於過度採伐,野生族群數量有所下降,但目前該物種已開始商業化栽培。該植物是雌雄同株的,同一花序上既有雄花也有雌花,由被眾多小花吸引的各種昆蟲進行授粉。
普氏報春花 (Primula przewalskii)這種優雅的報春花在夏季會開出深紅紫色的多層花輪,沿著 30-60 厘米高的莖排列。花呈管狀,裂片平展,每片直徑約 1-2 厘米,沿莖向上排列 3-6 層,最下層先開。葉形成基生蓮座叢,葉長而窄,有齒,常帶紫色。該物種原產於青海及鄰近省份海拔 3,000-4,500 公尺的濕潤高山草甸、溪邊和沼澤地區,需要持續濕潤的土壤和涼爽的夏季氣溫。該植物在夏末結籽後進入休眠期,並以休眠冠在雪下度過冬季。它已成為夏季涼爽濕潤地區流行的園林植物,因其獨特的多層花序和豐富的色彩而備受青睞。
喜馬拉雅藍罌粟(Meconopsis horridula)儘管罌粟花名常見,但這種引人注目的罌粟不僅生長在喜馬拉雅山脈,也生長在青海山區,生長在海拔3500-5500公尺的高山草甸和碎石坡上。其花朵通常為天藍色,但顏色從藍紫色到偶爾的白色不等,每朵花直徑4-6厘米,四片精緻的紙質花瓣環繞著一簇黃色的雄蕊。整株植株覆蓋著堅硬的淡黃色硬毛或刺(因此得名「罌粟花」),這些硬毛或刺可以保護植株免受食草動物的侵害,並有助於減少水分流失。這些硬毛也賦予植株銀色的外觀。植株通常高15-45厘米,在仲夏融雪後不久開花。該物種為一次結實,這意味著每株植株只開一次花,結出種子,然後死亡——儘管它可能在開花前以蓮座狀生長數年。種植這些罌粟需要涼爽、潮濕的環境,以複製它們的高海拔棲息地,從而將它們的種植限制在氣候適宜的地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天山紫羅蘭(Viola tianschanica)這種小型紫羅蘭是新疆天山的特有種,在春末和夏季開出深紫色花朵,花朵帶有深色脈紋,莖高5-15公分。其花朵具有典型的紫羅蘭結構,有五片花瓣——兩片上瓣、兩片側瓣和一片下瓣,下瓣帶有向後延伸的蜜距。花朵直徑1-2厘米,散發淡淡的芳香。該物種生長在海拔2500-4000公尺的高山草甸和岩石斜坡上,通常靠近融雪區,那裡的土壤在夏季仍保持濕潤。葉片小,心形至腎形,形成低矮的墊狀。與許多高山紫羅蘭一樣,該物種適應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寒冷的氣溫和短暫的生長季節。其花朵主要靠蜜蜂授粉,但如果昆蟲無法授粉,它們也可以自花授粉。這種紫羅蘭是天山特有物種之一,天山是生物多樣性的熱點。
沙漠燭台(Eremurus chinensis)這款引人注目的水仙科植物在晚春時節會長出高大茂密的穗狀花序,花穗上開有白色或淡粉紅色的小花,高出地面 1-2 公尺。花穗可長到 30-60 厘米,密佈數百朵星形花朵,這些花朵在數週內從下往上逐漸開放。基生葉狹長而多肉,在春季萌發,但通常在開花前或開花期間枯萎——這是一種在炎熱乾燥的夏季保存水分的適應性變化。該植物原產於新疆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適應冬季寒冷、夏季炎熱乾燥的極端環境。粗壯的肉質根儲存水分和養分,使植物能夠度過長期乾旱。花朵吸引蜜蜂和其他昆蟲,高大的花穗使植物在相對平坦的沙漠地形中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
新疆鳶尾(Iris lactea)這種耐旱的鳶尾花在晚春時節會在短莖上開出淡藍色、淡紫色或近白色的花朵,莖稈通常剛好超過狹窄的草狀葉子。花朵直徑為 4-6 厘米,具有鳶尾花特有的結構:三個直立的根莖和三個下垂的垂枝,喉部通常帶有黃色或白色斑紋。此品種原產於新疆及週邊地區的草原、沙漠邊緣和鹼性土壤,生命力頑強,能夠耐受極寒(低至 -35°C)、夏季酷熱、乾旱以及鹼性或鹽鹼地。狹窄的葉片和緊密的生長形態有助於減少水分流失。該植物透過根莖緩慢蔓延,有時在適當的棲息地形成大片群落。這種鳶尾花是中亞地區幾種耐旱的鳶尾花之一。
華中地區
河南省
中國牡丹(Paeonia lactiflora)這種草本牡丹原產於中國北方(包括河南)的草原和森林邊緣,是大多數園林牡丹品種的野生祖先。野生品種在晚春時節會開出芳香的白色或粉紅色花朵,花朵直徑8-12厘米,雄蕊為明顯的黃色。每朵花有5-9片花瓣(野生品種為單瓣花,而栽培品種可有數百片花瓣)。植株高60-100厘米,複葉深裂,美觀,春季初綻成紅色,成熟後轉為綠色。牡丹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河南省洛陽市是牡丹栽培和育種中心。野生品種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冬季氣溫較低,有利於打破休眠。在傳統中藥中,白芍(白芍)用於「補血」和治療各種疾病,但野生採摘已導致其族群數量下降。
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儘管它的拉丁名暗示其起源於日本,但這種生長旺盛的纏繞藤本植物原產於中國河南省,生長於森林、林緣和灌木叢中。其花成對出現在葉腋,每朵管狀花長3-4厘米,初開時為白色,成熟後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其花香濃鬱,尤其是在傍晚,吸引飛蛾和其他夜間飛行的傳粉昆蟲,不過蜜蜂也會在白天造訪。該植物從晚春到秋季開花,結出黑色漿果,供鳥類食用。在傳統中醫中,其花用於「清熱解毒」並治療感冒和感染——現代研究表明其含有抗菌和抗病毒成分,這些功效也得到了證實。該植物在北美部分地區已成為入侵物種,但在其原生地仍然是重要的藥用和觀賞物種。
湖北省
珙桐樹手帕(珙桐)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樹本身就是一個物種,但環繞著小花的醒目白色苞片,在春天的枝頭上,看起來就像大朵白花或手帕在飄動。這種落葉喬木原產於中國中部和西南部(包括湖北西部)的山地森林,尤其是神農架地區,高15-20公尺。花朵較小,簇生於圓形頭狀花序,但懸掛在花下的兩片大白色苞片(長6-15厘米)營造出一種壯觀的景象,尤其是在風吹動樹枝的時候。苞片最初為綠色,逐漸變白,並能保持數週的迷人色彩。這種樹生長在海拔1500-2000公尺的濕潤溫帶森林中。它在20世紀初被引入西方園藝,並引起了轟動,因其外觀常被稱為“手帕樹”或“鬼樹”。儘管該物種在世界各地的植物園中普遍栽培,但由於棲息地喪失,它在野外被列為易危物種。
湖北金龜子 (Rohdea japonica)這種常綠多年生植物在夏季會開出短穗狀的小奶油色花朵,隱藏在光滑的帶狀葉片中,隨後會結出鮮紅色的漿果度過冬季。花直徑 0.5-1 厘米,密集排列在 5-10 厘米長的穗狀花序中,從葉叢的中心冒出。這種植物高 20-40 厘米,葉子厚而堅韌,長度可達 20-40 厘米。這種喜陰植物原產於中國中部和南部(包括湖北)的森林下層,在樹冠下潮濕、富含腐植質的土壤中茁壯成長。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在中國和日本的花園中種植,並根據葉子的斑駁和形狀選育出許多品種。紅色漿果對鳥類很有吸引力,它們會傳播種子。雖然花朵並不艷麗,但整株植物因其常綠的葉子和鮮豔的冬季漿果而備受珍視。
湖南省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這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會長出膨脹的氣球狀花蕾,夏季花蕾綻放後,綻放出直徑4-6厘米的星形藍色、紫色、粉紅色或白色花朵。五片花瓣基部緊密貼合,尖端散開,形成一個開放的碟狀花序,花脈顏色較深。此品種原產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包括湖南)的草原、林緣和岩石坡地,高40-80厘米,葉片狹長,有齒。厚實的肉根能夠儲存碳水化合物,幫助植物度過寒冷的冬季和乾旱時期。在傳統中醫和韓國料理中,桔梗既可入藥,也可食用——煮熟後口感酥脆,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人們食用。這種植物已成為世界各地廣受歡迎的多年生園林植物,擁有各種顏色和矮化形態的栽培品種。膨脹的花蕾對孩子們很有吸引力,他們喜歡把它們掰開。
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這種生長旺盛的落葉木質藤本植物,夏秋季節會開出簇生的大型喇叭狀花朵,花朵呈現橙色至紅色。每朵花長寬均為6-8厘米,花開時有五個伸展的裂片。花朵排列成頂生簇生花序,盛開時景象蔚為壯觀。這種藤本植物原產於中國中部和東南部(包括湖南)的森林、林緣和山谷,利用氣根攀爬,高度可達10公尺或更高。複葉有7-9片小葉,邊緣有齒狀。這些花朵會吸引其生長地(中國境外)的蜂鳥,在其原生地主要透過蜜蜂授粉。這種植物的花期很長,從仲夏到秋季,花後會結出長長的種莢,種莢裂開後釋放出隨風傳播的種子。該物種在暖溫帶地區被廣泛栽培,但在適當的條件下,可能會成為入侵物種。
華東地區
山東省
山東省
紫藤(Wisteria sinensis)這款強壯的落葉攀緣藤本植物,在春季葉片完全長出之前,會開出一簇簇芬芳的淡紫藍色花朵,層疊而下,蔚為壯觀。花簇(總狀花序)可長至20-30厘米,密布豌豆狀花朵,幾乎同時開放,形成一幅壯麗的景象。每朵花約2公分長,具有典型的豆科結構,包括一片旗瓣、兩片翼瓣和一條龍骨瓣。這種藤本植物原產於中國東部(包括山東)的森林和林緣,可長至10-20公尺高,並透過逆時針纏繞支撐結構攀爬。複葉有7-13片小葉,初生時呈古銅色,後轉為綠色。秋季,葉子變成金黃色。花後會結出10-15公分長的柔軟種子莢。紫藤的栽培歷史超過1000年,是中國庭園中最受歡迎的開花藤本植物之一。其花可食用,有時用於沙拉或天婦羅,但種子和其他部分有毒。該物種已廣泛歸化於世界各地的暖溫帶地區,在適當的條件下可能成為入侵物種。
山東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這種野菊花在秋季開出小巧的黃色雛菊狀花朵,直徑1.5-3厘米,花期從9月持續到11月。其舌狀小花(10-15朵)較少,環繞著黃色的盤狀小花,與複雜的栽培菊花相比,其外觀簡潔自然。植株高30-100厘米,葉片深裂,芳香。此品種原產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包括山東省)的山坡、路邊和荒地,適應性強,但雜草叢生。它是栽培菊花的野生祖先之一,而栽培菊花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菊花常用於製作菊花茶,在傳統中藥中也用於「清肝明目」的功效。野菊花種群為蝴蝶、蜜蜂和其他準備過冬的傳粉昆蟲提供了重要的晚季花蜜。野菊花喜歡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一旦紮根,就具有相當強的耐旱性。
中國鐵線蓮(Clematis chinensis)這種落葉攀緣藤本植物在夏末秋初會開出簇生的白色四瓣花。每朵花直徑2-3厘米,有四個花瓣狀的萼片和許多雄蕊。花朵排列在腋生和頂生的花簇中,盛開時通常密密麻麻地覆蓋著藤蔓。這種鐵線蓮原產於山東省及週邊省份的森林邊緣、灌木叢和山谷,透過纏繞支撐物的葉柄進行攀爬。複葉通常有5片小葉,邊緣有齒或裂片。花後會結出漂亮的種子頭,長長的羽狀花柱有助於風吹——這些蓬鬆的種子頭即使在冬季也具有觀賞價值。在傳統中藥中,威靈仙的根和莖用於治療關節疼痛和風濕病,但該植物含有刺激性化合物,未經專家指導不得使用。該植物喜半陰和濕潤的土壤,一旦栽培成功,生長旺盛。
Jiangsu Province
中國梅花(Prunus mume)這種落葉喬木在冬末或早春時節會開出芬芳的五瓣花,通常在冰雪覆蓋的地面上綻放。花朵先於葉子出現在光禿禿的枝條上,顏色從白色到各種粉紅色和深玫瑰紅色,取決於品種。每朵花的直徑為2-2.5厘米,雄蕊眾多。梅花原產於中國南方,但在江蘇等全國各地都有長期栽培,通常高4-10公尺。梅花在中國文化中意義深遠,象徵堅韌、純潔和新生——在嚴酷的冬末環境中依然綻放的能力代表著毅力和希望。梅花的栽培歷史超過3000年,已培育出數百種觀賞品種。無數的繪畫、詩歌和文學作品都描繪了梅花,它與蘭花、竹子和菊花並列為中國藝術中的「四君子」。梅花果實小巧,酸味濃鬱,常用於製作梅干(梅干)和梅酒。江蘇南京是觀賞梅花的勝地,梅花山上遍布大片梅花,每年春天都吸引許多遊客前來觀賞。
南京蓮花(Nelumbo nucifera)蓮花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但在江蘇省,尤其是南京和蘇州一帶,意義尤其重大。這兩個地方的荷花園已有數百年歷史。這種多年生水生植物開出美麗的花朵,直徑 15-25 厘米,長在高高的莖上,莖上是圓形的葉子(直徑可達 60 厘米),漂浮在水面上或高出水面。花朵顏色從白色到各種粉紅色和深玫瑰色,通常花瓣眾多,花蕊為明顯的黃色。每朵花的花期只有 3-4 天,早上開放,下午閉合,第四天花瓣脫落,露出獨特的平頂種莢,種莢內藏有種子。蓮花原產於暖溫帶和熱帶亞洲,需要溫暖的水和充足的陽光,生長在淺池塘、湖泊和流速緩慢的水道中。蓮藕可食用,營養豐富-藕是一種常見的蔬菜,蓮子可鮮食或曬乾,嫩葉可用作包衣,甚至花蕊也可用於泡茶。蓮花在佛教中具有神聖的意義,象徵著純潔和覺悟——它能夠從渾水中升起,開出純淨的花朵,象徵精神上的超越。蓮花的花期為六月至九月,在中國傳統園林中,大面積種植的蓮花可形成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象。
中國木蘭(Magnolia denudata)這種落葉喬木在早春葉片萌發前會開出碩大、純白色的杯狀花朵,當整棵樹被白色的花朵覆蓋時,景色十分壯觀。每朵花直徑10-15厘米,有9片厚實的肉質花被(花瓣和萼片外觀相似)。花朵散發著甜美的檸檬香味,在3月至4月期間開放於光禿禿的枝條上。木蘭原產於中國中部和東部地區,包括江蘇省,通常高10-15米,樹冠寬闊伸展。花後結出不規則、凹凸不平的聚合果,內含紅色種子。該品種在中國園林中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因其白色蘭花狀花朵而被稱為“玉蘭”。在中國文化中,玉蘭象徵純潔和高貴。木蘭是世界各地眾多木蘭雜交品種的親本之一,這些品種已被培育用於園林種植。辛夷花蕾在傳統中醫中用於治療鼻塞和頭痛。
Zhejiang Province
杭州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雖然中國各地都有栽培菊花,但浙江省杭州市尤以菊花栽培而聞名,尤其是用於泡茶的白菊花。栽培菊花的花朵形態各異,從小巧簡單的雛菊到碩大複雜的花朵,花瓣多達數百片,幾乎涵蓋了除純藍色以外的所有顏色。花朵通常在秋季(9月至11月)開放,直徑從2-3厘米到15厘米以上不等,具體取決於品種。栽培菊花是由包括印度菊(C. indicum)和扎瓦茨基菊(C. zawadskii)在內的多個野生品種雜交而成的複雜品種,在中國經過2500多年的選育和培育而發展而成。菊花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花卉之一,象徵長壽、歡樂和樂觀。他們是中國藝術中的「四君子」之一,也有自己的節日——秋季重陽節,人們賞菊、飲菊花酒。杭州菊花茶聞名全國,由白色或黃色的小花製成,以其清香的口感和清涼的功效而備受中醫推崇。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桂花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秋季時會開出細小卻芬芳四溢的簇生花朵,掩映在光滑的葉片間。每朵花的直徑只有3-4毫米,卻能密集地簇生,散發出植物界最濃鬱宜人的香氣之一——甜美的杏香,即使在很遠的地方也能聞到。根據品種不同,花色從白色到乳白色、黃色和橙色不等。桂花原產於中國南方,包括浙江,通常高3-5公尺(有些品種可達10公尺)。這種植物生長在溫暖濕潤、冬季溫和的氣候中。桂花已被用於泡茶、釀酒和調味食品,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桂花糕、桂花酒和桂花茶都是傳統的美味佳餚。杭州以其桂花而聞名,西湖地區遍布著許多古桂樹。據說,這種香氣預示著秋天的到來,而在中國文化中,這種花象徵著浪漫、愛情和生育。人們採摘這些花,並用糖或蜂蜜保存,以保持其香氣和風味,供全年享用。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儘管其拉丁名“山茶花”,但山茶花原產於中國和日本,在中國東部和南部(包括浙江)有野生族群。野生山茶花在冬末春初開出簡單的五瓣花,直徑6-12厘米,顏色為白色、粉紅色或紅色。花朵常綠灌木,葉片光滑,呈深綠色,革質。在中國和日本,山茶花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其栽培品種可擁有數百片花瓣,形態複雜,包括重瓣、半重瓣和銀蓮花,顏色從純白色到粉紅色、紅色再到近紫色。有些栽培品種也帶有香味,但野生品種通常沒有香味。山茶花在野外生長為灌木或小喬木,高2-6米,喜半陰和酸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山茶花在中國園林中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象徵春天、毅力(在寒冷的天氣中開花)和女性美。浙江省擁有眾多歷史悠久的山茶樹種,據報道其中一些已有數百年歷史。山茶籽可製成山茶油,用於烹飪和化妝品。
安徽省
中國杜鵑(杜鵑花交響曲)這種常綠或半常綠杜鵑在春季會開出鮮豔的紅色、粉紅色、白色或紫色花朵。花朵呈漏斗狀,直徑3-5厘米,通常2-6朵簇生於枝端。杜鵑花灌木高1-2米,葉片小巧橢圓,可越冬,或在寒冷條件下脫落。該品種原產於中國南部和中部地區(包括安徽省)的森林、林緣和岩坡,尤其在黃山地區,生長範圍從接近海平面到海拔2500公尺。牠喜酸性土壤和半陰環境,常生長在岩石露頭和懸崖上。它是比利時雜交杜鵑花的親本之一,該品種專為溫室催花和室內栽培而開發。在其原生地,成千上萬株杜鵑花會在山坡上同時綻放,形成壯觀的景象。這種植物含有木麻黃毒素,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用其花製作蜂蜜或食用大量蜂蜜,就會引起症狀。
黃山百合 (Lilium davidii)這種虎皮百合在仲夏至夏末會開出下垂的土耳其帽狀花朵,花瓣強烈反捲,呈橙色或紅橙色,帶有深色斑點。每朵花直徑5-8厘米,六片花瓣向後彎曲,露出帶有棕色花藥的長雄蕊。花排列成總狀花序,每莖5-20朵花,植株高達60-150公分。此品種原產於中國中部山區(包括安徽省)的森林邊緣、草地和灌木叢,生長在海拔600-2600公尺的地方。莖的葉腋會長出小鱗莖(微小的鱗莖),鱗莖脫落後可長成新的植株,這是一種有效的無性繁殖方式。鱗莖可食用,在食物匱乏時期被用作食物,但它們味道苦澀,需要加工。這種百合一直被用於培育花園百合,並為其雜交品種的生長活力和耐寒性做出貢獻。它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半陰土壤中茁壯成長,一旦建立,適應性就很強。
Jiangxi Province
廬山繡球(Hydrangea chinensis)這種落葉灌木原產於江西的山地森林,包括著名的廬山地區。夏季會開出大型、平頂或略呈圓頂狀的花簇。看似花朵的實際上是簇中心的多種微小可育花,周圍環繞著帶有擴大的白色或粉紅色萼片的艷麗不育花。花頭直徑可達 10-20 公分。植株高 1-3 米,葉對生,有齒狀。該物種生長在森林下層和溪岸邊,喜歡濕潤、肥沃的土壤和部分遮蔭。花色會隨著土壤 PH 值而改變—鹼性土壤會使花朵更粉紅,而酸性土壤會使某些品種的花朵更藍。中國繡球花已有數百年的栽培歷史,為現代花園繡球花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雖然它不是主要的藥用植物,但其乾燥花曾用於傳統中藥。
凌霄(Campsis radicans var. grandiflora)雖然這種喇叭藤通常與大花喇叭藤混為一談,但它夏季會開出大型橙紅色管狀花,長達7-9厘米。花序頂生,每朵花的開合處有五個伸展的裂片,基部有一條長管通往花蜜源。這種落葉木質藤本植物利用氣根攀爬,可高達10公尺或更高。它原產於中國中部(包括江西)的森林和山谷,喜歡充足的陽光和排水良好的土壤。複葉有7-11片鋸齒狀小葉。這些花會吸引蜂鳥到它們生長的地方(亞洲以外),並由其原生地的各種大型蜜蜂授粉。從仲夏到秋季的漫長花期使其成為重要的晚季蜜源。這種植物具有侵略性,已在其原生地以外的一些暖溫帶地區歸化。
華南地區
福建
福建茶樹(Camellia sinensis)這種常綠灌木雖然主要以產茶聞名,但在秋季和初冬也會開出小而白的芳香花朵。花朵直徑 2-3 厘米,有 5-7 片白色花瓣和許多黃色雄蕊,單生或成簇生長在葉腋。花朵香氣淡雅,在茶葉主要收穫季節之後開放。茶樹原產於中國西南部,但在福建和其他省份廣泛種植,野生茶樹為灌木或小喬木,高 3-15 米,但栽培的茶樹會修剪至 1-2 米以便於採摘葉子。葉子呈深綠色,有光澤,有齒,含有咖啡因和其他化合物,使茶具有獨特的功效。福建省是中國最重要的產茶區之一,以烏龍茶、白茶和紅茶聞名。中國的茶葉種植歷史可追溯到 2000 多年前,茶已成為世界上消費最多的飲料之一。這些花有時被用來製作一種精緻、微甜的茶,而且在秋季其他花朵很少開花的時候,它們對蜜蜂也很重要。
流蘇花(Loropetalum chinense)這種常綠灌木會開出簇生的奇特花朵,花瓣四片狹長,呈帶狀,這也是其俗名的由來。花朵通常為白色或乳白色(野生狀態),春季或秋季時,花朵會成小簇簇生於枝梢。每朵花長1-2厘米,花瓣鬆散下垂,呈現出流蘇狀或蜘蛛狀的外觀。這種灌木原產於中國南方(包括福建)的森林和灌木叢,高1-3米,葉片小巧,呈橢圓形,常綠。自然生長的品種,葉子呈酒紅色,花朵為粉紅色(變种红花),在世界各地的園林綠化中廣受歡迎。這種植物喜酸性土壤和半陰環境,但能適應各種環境。它與金縷梅屬植物近親,屬於同一科。其花朵散發著淡淡的怡人香氣,能吸引早期的傳粉昆蟲。
福建蕙蘭(Cymbidium sinense)這種地生蘭花在冬季和早春會開出優雅的拱形花穗,花香芬芳。每個花穗上長有7-15朵花,每朵直徑3-4厘米,萼片和花瓣狹窄,通常為綠色、黃綠色或棕色,唇瓣為白色或淺色,常帶有紅色或紫色斑點。其花香濃鬱甜美,夜晚特別濃鬱。這種蘭花原產於中國南方(包括福建)的森林和岩石地區,生長在冬季氣候溫和的低海拔至中等海拔地區。其葉片常綠,形似草,假鱗莖可儲存水分及養分。中國蕙蘭的栽培歷史已超過2000年,栽培技術精湛,人們欣賞其花形、香味和斑紋的細微變化。在某些地區傳統中,蕙蘭被列為「四君子」之一,象徵優雅、謙遜和高貴。種植它們需要排水良好的介質、適度澆水和涼爽的冬季溫度才能開花。
廣東省
廣東薑花(Hedychium coronarium)這種熱帶多年生植物在夏末秋初開出美麗而芬芳的白色花朵。花朵排列成密集的頂生穗狀花序,每朵花直徑5-7厘米,花瓣狹窄,外觀類似蘭花,但實際上它屬於薑科植物,而非蘭花。其香氣濃鬱甜美,在傍晚和夜間最為濃鬱。植株由粗壯的根莖長出,高1-2米,寬大的披針形葉片沿莖向上排列成兩排。該物種原產於包括廣東在內的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生長在潮濕地區、溪流旁和林間空地。該植物需要溫暖的氣候、高濕度和持續的水分才能茁壯成長。傳統上,其芳香的花朵被用來給髮油和衣物增添香味,而其根莖的藥用價值有限。在適宜的條件下,該植物易於蔓延,並能形成廣泛的群落。其有多種顏色變種,包括開黃色或橙色花朵的栽培品種,但白色品種的香味最濃。
中國芙蓉(Hibiscus rosa-sinensis)雖然世界各地都有無數種栽培的芙蓉花,但野生品種僅產於包括廣東在內的中國南方。野生品種的花朵碩大,有五瓣,直徑10-12厘米,通常為紅色或粉紅色,中央有一列明顯的雄蕊,遠遠超出花瓣。栽培品種幾乎有除純藍色和黑色以外的所有顏色,直徑8-20厘米,單瓣或重瓣。花期通常只有一天,但在溫暖的氣候下,花期會從春季持續到秋季。這種常綠灌木高2-5米,葉片光滑,有齒。芙蓉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芙蓉花可用於泡茶,作為天然色素,也用於傳統醫藥。在廣東部分地區等溫暖無霜的地區,芙蓉花全年生長,並可連續開花。
廣東紫荊 (Bauhinia × blakeana)香港的象徵性花卉(香港是廣東省的一部分),這種不育雜交種會開出大型蘭花狀花朵,直徑10-15厘米,呈洋紅紫色,脈紋較深。花朵有五片花瓣,其中一片通常顏色較深或與其他花瓣不同。花期主要在冬季和早春,這種不尋常的時期使其特別珍貴。這種樹高6-12米,葉片分為兩裂,形似蝴蝶或駱駝的腳。這種雜交種於19世紀80年代在香港被發現,不產生可育種子,只能透過插銷或嫁接繁殖。它被認為是紫花 … 1965年,紫荊花成為香港的市花,並出現在香港區旗上。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茶花(Camellia nitidissima)這種非凡的山茶花開出金黃色的花朵,在山茶花中極為罕見,其他山茶花通常為白色、粉紅色或紅色。花朵直徑6-10厘米,花瓣7-12片,形態簡單,開放,黃色雄蕊明顯。它們在冬季和早春開花,植株高3-6公尺。該物種僅分佈於廣西西南部一小片區域,尤其是南寧週邊地區,生長於石灰岩喀斯特森林——中國南方特有的棲息地。直到1948年,科學界才發現這種植物,最初只有知道其存在的當地人保守秘密。它需要非常特殊的生長環境,包括溫暖的氣溫、高濕度、良好的排水系統和鹼性土壤——這些都是喀斯特地區的典型特徵。由於分佈範圍極為有限,且發現後遭到過度採集,該物種在野外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儘管它仍然稀有,但已成功繁殖,目前已在專業收藏機構中栽培。黃色使其對於嘗試培育黃色山茶花品種的育種項目來說極具價值。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雖然桂花遍布中國南方,但廣西的野生族群尤其豐富。橙花品種(var. aurantiacus)在秋天開出細小而濃鬱的橙色花朵。花朵密集地簇生於光滑的常綠葉片之間,散發出甜美的果香,即使在很遠的地方也能聞到。該品種因其深橙色和濃鬱的香氣而備受珍視。該植物生長為灌木或小喬木,高3-6米,在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氣候中茁壯成長。桂花在廣西廣泛種植,其中桂林市以其桂花樹而聞名。人們採摘並保存桂花,用於茶、酒、糖果和傳統藥物。桂花通常在九月和十月開花,恰逢中秋節,屆時賞桂花是一項傳統活動。
喀斯特報春花(Primula poissonii)報春花屬報春花,夏季高莖上會開出層層輪生的深洋紫色花朵。花朵沿莖向上排列成3-6輪,每朵花直徑約1.5厘米,管狀,裂片展開。報春花基生於狹長鋸齒狀葉片的蓮座叢中,葉片背面常帶紫色。此品種原產於廣西及週邊省份喀斯特地形的陰濕地區,即使生長在亞熱帶地區,也需要持續濕潤的土壤和涼爽的氣候——在陰涼的峽谷和石灰岩地區的溪流旁,蒸發冷卻和持續的水流形成了微氣候。該植物在炎熱的天氣進入夏季休眠,秋季恢復生長。在條件適宜的地區,它已成為一種受歡迎的園林植物。
海南省
海南蘭花樹(紫荊)這種小型落葉喬木在秋冬季節會開出大量蘭花狀的花朵,顏色有粉紅色、紫色或洋紅色。花朵直徑8-12厘米,有五片狹長的花瓣,其中一片通常為白色或其他帶有深色脈紋和斑點的顏色。花朵簇生於枝梢,盛開時通常密佈於樹幹。這種樹原產於中國南部(包括海南)以及東南亞大陸,高6-12米,葉片呈現獨特的蝴蝶狀(深裂為兩裂)。花後會結出扁平的種莢,長15-30公分。在傳統中醫中,花和芽被用於治療消化問題。這種樹生長在熱帶和溫暖的亞熱帶氣候中,需要全年溫暖的氣候。它通常被種植在無霜凍地區的觀賞行道樹,並已在亞洲以外的一些熱帶地區歸化。
海南藍冠鳶尾 (Iris tectorum)鳶尾在中國各地均有分佈,但在包括海南在內的南方地區尤其常見。其花朵呈藍紫色,下部花瓣上帶有獨特的白色流蘇狀脊狀紋飾,因此得名。鳶尾花直徑8-10厘米,典型的鳶尾花形態為三個直立的柱狀花蕊和三個下垂的垂狀花蕊。植株高30-50厘米,劍形常綠葉片呈扇形排列。 「屋頂鳶尾」的俗名源自於其傳統種植於茅草屋頂上,用於將茅草固定在一起——這是一種實用的觀賞植物用途。此品種原產於開闊地帶、岩石坡地和森林邊緣,適應性強,耐高溫、耐濕,並能適應各種土壤條件。鳶尾經由根莖蔓延,可形成大面積群落。幾個世紀以來,鳶尾在中國園林中一直被廣泛栽培,並因其耐寒耐陰的特性而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
依蘭(Cananga odorata)雖然依蘭樹原產於熱帶亞洲,但它卻生長在海南島的野外,而海南島是中國唯一真正擁有熱帶氣候的地區。依蘭樹的花朵下垂,花瓣狹長,六片長長的、扭曲的黃綠色花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金黃。花朵長5-8厘米,香氣濃鬱,帶有甜美而奇異的香味,在夜間最為濃鬱。依蘭被廣泛用於香水製作-依蘭是許多著名香水的關鍵成分,包括香奈兒5號。這種常綠喬木高12-20米,葉片光滑,呈橢圓形。在海南的熱帶氣候下,依蘭樹幾乎全年開花,但春季和夏季最為茂盛。人們在清晨採摘花朵,然後進行蒸汽蒸餾以提取精油。根據蒸餾時間的不同,依蘭樹可以產出幾種不同的精油等級,其中初餾的精油最為珍貴。依蘭樹需要常年溫暖的氣候和高濕度的熱帶環境,並且不能耐受霜凍。
中國西南地區
四川
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這種野生牡丹原產於四川西北部的山地森林和灌木叢中,晚春時節開出直徑8-12公分的白色、粉紅色或玫瑰花。每朵花有5-9片花瓣,環繞著由許多黃色雄蕊和紫紅色心皮組成的花蕊中心。該植物為落葉亞灌木,高50-100厘米,葉片細密-「decomposita」的種名指的是葉片被分成許多小瓣,比大多數牡丹的葉片更細密。該物種生長在海拔2700-4200公尺的涼爽山區,冬季寒冷。它是中國本土的幾種野生牡丹之一,是經過幾個世紀的選擇而培育出的栽培牡丹(Paeonia × suffruticosa)的祖先。野生族群面臨棲息地喪失和採集的威脅,因此保育至關重要。該植物需要良好的排水、涼爽的溫度以及避免午後烈日的照射。
珙桐樹(珙桐)雖然在湖北提及,但野生珙桐最集中的地區是四川,尤其是在四川西部的山區,包括臥龍和寶興地區。這些落葉喬木在五月會長出壯觀的白色苞片,將整片山坡映襯得如同成群的白鳥或飄動的手帕。珙桐生長在海拔1500至2600公尺的濕潤溫帶山地森林中,通常與其他各種落葉樹和常綠樹種形成混合林。四川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擁有許多特有和孑遺植物物種。珙桐是最著名的「活化石」之一——它是該科中唯一倖存的屬,其化石親屬在古代分佈範圍更廣。該物種是由植物獵人E.H. Wilson於20世紀初在四川廣泛遊歷後引入西方園藝的。他從該地區收集的植物改變了西方園林,並幫助四川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園藝植物產地之一。
帝王百合(Lilium regale)這種美麗的喇叭百合是四川西部岷江流域的特有品種,生長在炎熱乾燥、灌木叢生的山坡上,通常幾乎形成純林。這種植物會開出芬芳的喇叭狀白色花朵,花喉為黃色,花瓣外部帶有粉紅色或紫色的斑點。每朵花長12-15厘米,香氣濃鬱,花瓣尖端向後彎曲。植株可長到1-2公尺高,莖上長滿細長的葉片,仲夏時節頂部會開出1-10朵(有時更多)的花。這種百合由E.H. Wilson於1903年發現,並被引入西方花園。由於其易於栽培、生長旺盛且香氣濃鬱,它很快就成為最受歡迎的百合之一。與許多需要酸性土壤的百合不同,帝王百合能夠耐受鹼性環境——這是對其原生地富含石灰岩土壤的適應。它的鱗莖能夠抵禦寒冷的冬季和炎熱乾燥的夏季。野生族群生長在海拔1200至2500公尺的陡峭南坡上,幾乎沒有其他植物與之競爭。該物種已被廣泛應用於百合育種計畫。
四川杜鵑花(Rhododendron oreodoxa)四川杜鵑花是數百種原產於四川的杜鵑花品種之一(四川省可能是世界上杜鵑花品種最豐富的地區)。春天,該品種開出簇生的粉紅色花朵,上部花瓣上有深粉紅色或紅色斑點。花朵直徑3-4厘米,鐘形,6-10朵花簇生。這種常綠灌木生長在海拔2400-4000公尺的山林和灌叢中,高2-5公尺。葉片正面為深綠色,背面有濃密的、羊毛狀的棕色毛被,這是一種保濕的適應性變化。四川山區擁有世界上最多樣化的杜鵑花區系之一,品種適應從溫暖的山谷到高山地帶的各種海拔高度。許多品種已被引種栽培,並構成了現代杜鵑花育種計劃的基礎。這種多樣性源自於該地區複雜的地形,眾多山脈形成了孤立的族群,並進化成不同的物種。
手帕樹(上面提到過,但值得強調的是它與四川的連結)
報春花(Primula secundiflora)這種報春花在夏季會開出下垂的管狀花,單側簇生於30-60公分高的莖頂。花朵通常為深酒紅色至紫色,有時為粉紅色,每朵花長約1-1.5厘米,像小鈴鐺一樣垂下。此品種生長於四川西部及鄰近省份海拔3000-4600公尺的山區濕潤高山草甸、溪畔及沼澤地區。基生葉形成蓮座狀,葉面呈橢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常有齒狀。與許多喜馬拉雅和中國西部的報春花一樣,該品種需要持續濕潤的土壤和涼爽的氣候,因此在氣候適宜的地區以外種植頗具挑戰性。單側花序的獨特性有助於將其與其他品種區分開來。它已成為高山植物和岩石花園愛好者的熱門植物。
雲南省
雲南茶花(Camellia reticulata)雲南特有的山茶屬植物,其花朵是該屬中最大的花朵之一-野生品種的花朵直徑為10-13厘米,而栽培品種的花朵直徑可超過20厘米。花朵通常呈現玫瑰粉紅色,帶有明顯的黃色雄蕊,在冬季和早春開放。花瓣具有獨特的網狀脈絡(因此得名“網紋”),在光線下清晰可見。這種常綠喬木在野外可長到5-15公尺高,生長在雲南中西部海拔1900-2800公尺的疏林和林緣。該物種已被栽培數百年,尤其是在昆明市週邊地區,保存著許多古老的山茶標本,並透過廣泛的育種計畫培育出數百個品種,其顏色、形態和大小種類繁多,令人嘆為觀止。這些雲南山茶的耐寒性不如日本山茶,但花朵更大、更艷麗。它們需要溫和的冬季,僅在地中海氣候或溫和溫帶地區進行戶外種植。它們的花期很長,從深秋到春季,通常在二月和三月達到盛花期。
玉蘭玉蘭 (Magnolia denudata)雖然在其他省份也有發現,但雲南省在雲南西北部的山區卻擁有大量的白花木蘭野生族群。純白色的杯狀花朵在早春時節出現在光禿禿的枝條上,每朵花直徑10-15厘米,散發著甜美的檸檬香味。該物種曾在江蘇省的分類中討論過,但值得在此提及,因為雲南是木蘭多樣性的重要中心,擁有眾多特有種。該省的山區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木蘭植物群落之一,其中許多品種的栽培種類仍鮮為人知。
雲南藍罌粟(Meconopsis betonicifolia)這種藍色罌粟或許是所有藍色罌粟中最受追捧的品種,初夏開出直徑6-10公分的天藍色四瓣花朵。花朵長在60-120公分高的莖上,每次花期持續數天,直到花瓣凋謝。花朵顏色呈現出純淨的天藍色,但顏色範圍從淡藍色到更深,偶爾也會出現白色。該品種原產於雲南西北部(以及毗鄰的西藏和緬甸)的高山草甸和森林邊緣,生長在海拔3000-4500米的地方,那裡的夏季涼爽濕潤。整株植株覆蓋著銹棕色或金色的絨毛,使其外觀硬挺,有助於抵禦寒冷和水分流失。葉片較大,呈橢圓形至披針形,在花莖上形成基生蓮座叢,葉片較小。這種罌粟通常是一次結實或短暫的多年生植物,這意味著植株在開花後就會死亡,但它們也可能存活數年才開花。該物種的生長需要非常特殊的環境條件——涼爽濕潤的夏季、良好的排水系統、酸性土壤以及避免烈日直射——這些條件在其原生地之外很難複製。它在園藝家和植物愛好者中已成為傳奇,成功栽培被認為是一項重大成就。該物種是由包括喬治·福雷斯特和弗蘭克·金登-沃德在內的植物獵人在20世紀初探索雲南山區後引入西方園藝的。
杜鵑花(雲南杜鵑花)雲南杜鵑是數百種原生杜鵑花屬植物之一,花色多變,有白色、粉紅色或淡紫色,上部花瓣上常帶有紅色或紫色斑點。花朵直徑3-4厘米,呈漏斗狀,晚春時節3-6朵花簇生。這種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1-4米,生長於雲南大部分地區海拔1600-3400米的疏林、灌叢和岩石坡地。該物種變異極大,能夠適應廣闊的海拔和地理分佈範圍內的不同環境。雲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杜鵑花多樣性中心之一,該省原生杜鵑花種超過200種,比地球上任何類似地區都要多。這種多樣性源自於該省複雜的地形、從亞熱帶山谷到高山峰的多樣化氣候以及獨特的地質歷史。許多雲南杜鵑花已被引種到世界各地栽培,並成為現代育種計劃中的重要親本。
君子蘭(Clivia nobilis)雖然君子蘭主要分佈於南非,但其近緣種群的野生種群也分佈於雲南的亞熱帶森林中,儘管這些種群可能代表了歸化的種群或近緣種。這些常綠多年生植物會長出一簇簇管狀、下垂的花朵,顏色為橙色、紅色或黃色,花朵生長在粗壯的莖稈上,莖稈從扇形排列的帶狀深綠色葉片中長出。君子蘭由粗壯的根莖生長而成,喜陰涼濕潤的森林環境。它們已成為世界各地廣受歡迎的室內植物,因其耐弱光和易於護理而備受推崇。
印加花(Incarvillea delavayi)這種壯觀的多年生植物會開出大型喇叭狀花朵,顏色為深玫瑰粉色,喉部為黃色,在春末夏初,花朵鬆散地簇生在 30-60 厘米高的莖上。每朵花長 5-8 厘米,寬 5 個圓形裂片從狹窄的花管中伸出。這種植物的花朵類似於大岩桐等熱帶植物的花朵,儘管它非常耐寒,適應涼爽的山地環境。該物種原產於雲南西北部及鄰近省份海拔 2,300-3,600 公尺的山地草甸、灌木叢和岩石坡地,其粗壯的胡蘿蔔狀根係可以儲存養分,幫助其度過寒冷的冬季。葉子是羽狀複葉,小葉有齒,形成迷人的基生蓮座叢。這種植物需要良好的排水、充足的陽光到部分遮蔭以及涼爽的環境——在溫暖的氣候下,它最適合作為春季開花植物,在夏季高溫時進入休眠狀態。自 19 世紀末以來,它就開始在西方花園中種植,並且仍然受到高山花園愛好者的歡迎。
坎貝利木蘭這種壯觀的木蘭主要分佈在喜馬拉雅山脈,但也延伸至雲南西北部,生長在海拔 2,400-3,600 公尺的山林中。這種落葉喬木會開出巨大的花朵,直徑 20-30 厘米(是該屬中最大的花朵之一),顏色從粉紅色到深玫瑰紫色,在冬末或春初葉子長出之前出現在光禿禿的樹枝上。花朵有 12-16 個厚而肉質的花被片,形成杯碟狀。樹木可高達 20-30 米,需要 20-30 年才能從種子開始開花——漫長的等待會帶來絢麗的花朵。該物種需要涼爽濕潤的環境,冬季溫和,只有在氣候適宜的地區才能成功生長。存在幾個亞種和變種,花的顏色、大小和耐寒性各不相同。
貴州省
貴州報春花(Primula bulleyana)這種燭台報春花在夏季會在高高的莖上長出多層輪生花序。花通常為深橙色到紅橙色,帶有黃色的芽眼,每個花序直徑約 1-1.5 公分。植株可長到 60-90 公分高,花朵排列成 5-7 個輪生結構。該品種原產於海拔 2,500-4,000 公尺的貴州、雲南和四川山區的濕草地、溪畔和沼澤地區,需要持續濕潤、甚至澇漬的土壤和涼爽的氣候。基生葉形成蓮座狀,葉柄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邊緣有齒狀。與許多亞洲報春花一樣,該品種在氣候涼爽濕潤的花園中很受歡迎,尤其是在蘇格蘭、北美太平洋西北地區和類似氣候地區。這種輪生的花序具有建築趣味,在適當的條件下,植物通常會自播種形成群落。
喀斯特百合(Lilium leucanthum var. centifolium)這種喇叭百合原產於貴州及週邊省份的石灰岩喀斯特地區,花朵碩大,呈白色喇叭狀,外部略帶綠色或紫色。每朵花長12-18厘米,香氣濃鬱,花瓣尖端反捲。植株高1-1.5米,夏季中後期開花。 「百葉百合」因許多莖上覆蓋的葉片而得名。這種百合的球莖生長在岩石密布、排水良好的石灰岩斜坡上,這是對當地獨特喀斯特地形的適應。中國南方的喀斯特地區有許多特有植物,它們適應了石灰岩地質造成的鹼性、通常乾燥的環境。這種百合需要良好的排水系統,並且耐鹼性土壤,這與許多喜歡酸性環境的百合不同。
七葉樹(Aesculus chinensis)這種落葉喬木在春末和夏季會開出直立的圓錐花序,花為白色,並帶有紅色斑點。花朵排列成燭狀穗狀,長15-30厘米,直立於葉面上方。每朵花直徑2-3厘米,有四片花瓣和明顯的雄蕊。這種樹原產於中國中部和西南部(包括貴州)海拔600-2000米的山地森林,高15-25米,掌狀複葉有5-7片小葉。花後結出帶刺的蒴果,蒴果內含大而栗狀的種子,這些種子有毒,不可食用(與真正的栗子不同)。這種樹喜歡肥沃濕潤的土壤,生長在溪流和山谷沿岸。它與北美和歐洲的七葉樹和馬栗樹是近親。
西藏自治區
西藏藍罌粟(綠絨蒿及相關品種)西藏有多種藍罌粟,其中包括生長在極高海拔地區(3500-5500公尺)的高山草甸和碎石坡上的藍罌粟(M. horridula)。這些罌粟會開出藍色、紫色或偶爾白色的花朵,直徑4-6厘米,通常由四片紙質花瓣包裹著黃色雄蕊。整株覆蓋著淡黃色或褐色的刺毛,這些刺毛可以防止啃食並減少水分流失——「horridula」這個名稱就是指這些刺毛。不同的藍罌粟品種在西藏各地不同的海拔和山谷中交替生長,該地區是藍罌粟屬植物多樣性的主要中心。這些罌粟適應極端環境,包括強烈的紫外線輻射、極寒、強風和極短的生長季。大多數品種是一次結實的,在一次開花後死亡之前,會以蓮座狀生長數年。根據土壤條件和遺傳基因的不同,藍罌粟的藍色從淺到深不等,酸性土壤中藍色最強烈。
西藏報春花(Primula sikkimensis)這種報春花夏季會開出下垂的鐘形、芳香的黃色花朵,散生於30-60公分高的莖頂。每朵花長1-2厘米,下垂,散發著甜美的香味,常被描述為類似歐芹的香味。此品種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脈(包括西藏)海拔3000-5000公尺的濕草地、溪流旁和沼澤地區,需要持續濕潤的土壤和涼爽的氣候。基生葉形成蓮座狀,葉面長橢圓形至匙形,背面通常覆蓋一層白色粉狀塗層(澱粉)。它是喜馬拉雅報春花屬中較容易栽培的一種,比許多近緣種更耐溫暖環境,但仍需要涼爽濕潤的環境,並避免午後烈日直射。
杜鵑花(雪葉杜鵑)這種小型杜鵑花是杜鵑花屬中最小的植物之一,生長在西藏及鄰近地區的極高海拔地區(4,300-5,500 公尺),是一種矮小的墊狀灌木,高度很少超過 10 公分。初夏融雪後不久,它會開出直徑約 1 厘米的紫色至粉紅色小花。這些花朵與植株大小成比例地大,單生或成對出現在枝梢。細小的常綠葉子沿著莖密集排列,形成緊密的墊狀結構,緊密地面和岩石。這種生長形態有助於植物在極端的高山條件下生存,包括嚴寒、強風和大雪。雪花杜鵑生長在地球上開花植物分佈的上限附近,是海拔最高的木本植物之一。它生長在岩石斜坡、高山草甸和冰磧上,很少有其他植物能夠在那裡生存。該物種生長極其緩慢,儘管個體植物很小,但可能非常古老。
雪蓮(Saussurea obvallata)這種高海拔植物在印度教傳統中被稱為“brahma kamal”(梵天蓮花),其花朵看似白色,但實際上是由紙質苞片組成的蓮座狀結構,環繞著一簇紫色的花朵。苞片直徑8-12厘米,顏色由淺綠色逐漸褪為半透明的白色,保護花朵。這種植物生長在西藏和喜馬拉雅山脈海拔4000-5500公尺的高山草甸和岩石地區,高15-30公分。它在夏末開花,通常生長在岩石縫隙和懸崖上。在印度教和佛教傳統中,該物種被視為神聖的,由於過度採集用於宗教和藥用目的而被認為瀕臨滅絕。開花結籽後,整株植物會枯萎,以地下部分的形式度過漫長的冬天。西藏及鄰近地區的高山地區遍布著各種各樣的雪蓮屬植物,其中許多都有類似的保護苞片。
雪絨花(Leontopodium spp.)西藏分佈著多種雪絨花,夏季會開出獨特的白色、絨毛狀星形頭狀花序。看似花瓣的部分其實是變態的葉片(苞片),上面覆蓋著濃密的白色絨毛,保護著中心簇生的小花。整株雪絨花被絨毛覆蓋,可以反射強烈的紫外線並減少水分流失——這是在高海拔地區生存的關鍵。這些植物生長在海拔3500至5000公尺的高山草甸和岩石坡地,高10至30公分。花朵壽命長,隨著年齡增長會變得像紙一樣,即使在冬季也能保持其結構。雪絨花是標誌性的高山植物,象徵崎嶇的山巒之美。在廣闊的青藏高原和周圍的山脈中,不同品種的雪絨花相互取代。
長三角地區
上海市
鳶尾(Iris japonica)儘管名為鳶尾,但鳶尾原產於中國,包括上海周邊地區。它開著精緻的蘭花狀花朵,顏色為淡藍色、淡紫色或白色,帶有獨特的流蘇狀冠冕和瀑布上的斑點。每朵花的直徑為 4-6 厘米,花瓣相對較窄,呈褶皺狀。春季,花朵分枝簇生,莖高 30-60 公分。這種常綠鳶尾的葉子寬大、有光澤,呈劍形,呈扇形排列。它透過匍匐莖(地上匍匐莖)蔓延,可在林地環境中形成大面積群落。此品種原產於中國暖溫帶地區的森林和森林邊緣,喜歡半遮蔭和潮濕、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它比許多鳶尾更耐潮濕和陰涼,因此非常適合林地花園種植。幾個世紀以來,這種植物一直在中國和日本的園林中種植,並且已經歸化到亞洲以外的一些暖溫帶地區。
中國紫藤(在山東討論,但在上海的園林傳統中具有重要意義)
牽牛花(Ipomoea nil)雖然牽牛花遍布全球,但中國在栽培和培育該品種方面有著悠久的傳統,尤其是在包括上海在內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國牽牛花品種(又稱「帝王牽牛」)的花朵顏色、圖案和形態各異,從簡單的單瓣花到精緻的重瓣花,從純色到複雜的條紋、斑點和花邊。花朵直徑5-12厘米,顏色有藍色、紫色、粉紅色、紅色、白色和棕色,通常帶有對比鮮明的斑紋。這種一年生藤本植物從種子開始快速生長,透過纏繞莖攀爬,一個生長季可長到3-4公尺。心形葉片可能是全葉、淺裂葉或細碎的,取決於品種。每朵花僅持續一天,清晨開放,下午凋謝,但植物在夏季和秋季持續開花。牽牛花的栽培在中國和日本都已達到相當成熟的水平,已有詳盡的目錄描述了數百個已命名的品種。種子有毒,曾被用作瀉藥,但這樣做很危險,不建議使用。
專題:中國庭園花卉及其文化意義
除了植物學上的重要性之外,許多中國本土花卉還具有數千年文明發展而來的深遠的文化和象徵意義。
The Four Gentlemen (四君子)這四種植物象徵中國文化中儒家君子的理想品質:
- Plum Blossom (梅花):代表韌性和毅力-在嚴酷的條件下,在冬末綻放,象徵內在的力量和道德正直
- Orchid (蘭花):象徵精緻、優雅和謙遜——蘭花生長在僻靜的山谷中,代表遠離腐敗社會、保持美德的學者
- 竹子:代表正直和正直-風雨中不屈不撓,四季常青
- Chrysanthemum (菊花):象徵高貴和長壽-在秋天其他花朵凋謝時盛開,象徵堅定不移
The Three Friends of Winter (歲寒三友)
- Pine (松):常青韌性
- 竹子:靈活性和力量
- Plum Blossom (梅):逆境中的堅持
這些組合經常出現在中國藝術、詩歌和花園設計中,不僅代表植物種類,也代表哲學概念和道德美德。
Lotus (荷花, 蓮花)蓮花在佛教和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義,象徵著純潔、覺悟和超越逆境。它能從渾水中長出純淨的花朵,象徵精神的超越。蓮花的每個部分都有其用途——根可作蔬菜,種子可作食物和藥材,葉可作包裝,花可作茶和裝飾品。千百年來,蓮花出現在無數的繪畫、詩歌和哲學文獻中。
Peony (牡丹)牡丹被譽為“花中之王”,象徵著富貴、尊貴和女性之美。洛陽牡丹節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牡丹,經過幾個世紀的培育,已發展出數千個品種,其中一些品種堪稱珍貴的藝術品。牡丹圖案在中國歷史上廣泛出現在紡織品、陶瓷、繪畫和建築中。
Narcissus (水仙)傳統上,中國百合或紙白色的水仙花會在農曆新年期間盛開,象徵著來年的好運和繁榮。選擇水仙花的開花時間與新年同步被視為一門技藝,而水仙花也是節日期間必不可少的裝飾品。
保育挑戰與努力
儘管中國幅員遼闊、種類繁多,但本土花卉的保護仍面臨諸多挑戰:
棲息地喪失:快速發展、農業擴張和城市化破壞或碎片化了許多自然棲息地,尤其是在低地和交通便利的山區。草原、濕地和森林已被大面積轉作他用。
氣候變遷:中國山區棲息著眾多適應特定海拔和環境的物種,其分佈範圍有限。氣候變遷迫使這些物種向上或向北遷徙,但許多物種無處可去。西藏、雲南和四川的高海拔物種尤其面臨風險。
過度收藏:傳統中藥使用數百種植物,其中一些野生族群因採伐而大幅減少。球根植物、蘭花和觀賞植物面臨園藝和銷售的採集壓力。金花茶、各種貝母和野生牡丹等物種的族群數量急劇下降。
入侵種:外來植物有時會勝過本地植物,尤其是在受干擾的棲息地。雖然中國本身也向其他地區引入了入侵物種,但在某些地區也面臨入侵壓力。
污染:空氣和水污染影響植物健康,尤其是在工業區。酸雨影響一些地區的森林。
保護工作包括:
- 保護區:中國已建立了廣泛的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和保護景觀網絡,涵蓋從熱帶森林到高山苔原的各種棲息地
- 植物園:超過 200 個植物園保存稀有和瀕危物種的異地收藏,進行研究並提供公共教育
- 種子庫:昆明植物研究所野生生物質資源庫儲存了數千種中國植物的種子,以防止滅絕
- 國際合作:中國參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及其他國際保護協定
- 培養計劃:珙桐、各種木蘭和金花等稀有物種正在人工培育,以減少野生採集壓力
- 社區保護:有些計畫讓當地社區參與保護稀有植物,為收集提供經濟替代方案
- 法律保護:中國法律保護許多珍稀物種,但執法可能具有挑戰性
未來幾十年對於中國能否在快速發展和環境變化的背景下,保護其非凡的花卉多樣性至關重要。中國的花卉不僅代表生物多樣性,更蘊含著數千年的文化遺產和自然美景,值得我們為子孫後代好好保護。
香港花店小撇步
中國本土花卉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植物寶藏之一,其形成源於多樣的氣候、複雜的地形以及數百萬年來與其他大陸相對隔絕的演化過程。從黑龍江的寒冷森林到海南的熱帶島嶼,從新疆的乾燥沙漠到雲南的鬱鬱蔥蔥山谷,中國花卉展現了大自然非凡的創造力,能夠適應各種環境。
這些花卉對全球園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紫藤、菊花、山茶花、牡丹、杜鵑花、報春花、百合、木蘭以及無數其他花卉,都起源於中國,並被廣泛種植和傳播。 19世紀和20世紀初,植物獵人冒著生命危險探索中國偏遠的山區,帶回了改變了西方花園的種子和植物。
除了園藝意義之外,中國花卉還承載著數千年來累積的深厚文化底蘊。它們出現在詩歌和繪畫中,象徵道德美德,標誌著節慶,並將人們與自然世界和文化遺產聯繫起來。
保護中國的本土花卉,意味著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系功能、保育演化潛力、守護文化遺產。每個物種都代表著應對環境挑戰的獨特解決方案、潛在的食物或藥物來源,以及錯綜複雜的生命之網中的一條線索。
隨著中國持續快速發展與現代化,挑戰在於如何在人類需求與保育之間取得平衡。未來幾年所做的決定將決定子孫後代能否欣賞到西藏山坡上盛開的藍色罌粟花、冬末的梅花、夏日池塘里的荷花,以及無數其他花卉瑰寶,正是這些奇觀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這些花卉——冰河時期的倖存者,適應極端環境的適應者,征服了難以逾越的地形——值得我們研究、欣賞和保護。它們是中國留給世界的花卉遺產,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不可取代的組成部分,也是與跨越千年的自然和文化歷史的鮮活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