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a Blooms Florist – 香港花店 | 訂花送花
  • 商店
  • 關於我們
  • 尺寸指南
  • 花類型
    • 蘭花
    • 百合
    • 郁金香
    • 玫瑰
    • 牡丹
  • 地點
    • Hong Kong Island
      • Kennedy Town
      • Pok Fu Lam
      • Sai Ying Pun
      • Mid Levels
      • Central
      • Admiralty
      • Wan Chai
      • Causeway Bay
      • Happy Valley
      • Quarry Bay
      • Happy Valley
      • Tai Hang
      • The Peak
      • Repulse Bay
      • Stanley
    • Kowloon
      • Tsim Sha Tsui
      • Mong Kok
      • Prince Edward
      • Hung Hom
      • Ho Man Tin
      • Kwun Tong
    • New Territories
      • Tung Chung
      • Tuen Mun
      • Yuen Long
      • Sha Tin
      • Tseung Kwan O
  • English

你的購物車現在是空的!

首頁 / Uncategorized / 越南賞花指南:飛龍之國與永生花之鄉
Uncategorized

越南賞花指南:飛龍之國與永生花之鄉

admin
12 11 月, 2025

越南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捲軸畫展開——蜿蜒的河流穿過翠綠的稻田,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穿透晨霧,寺廟庭院瀰漫著雞蛋花的芬芳,市場裡鮮花盛開,色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這個S形國家從中國邊境延伸至湄公河三角洲,綿延1600多公里,囊括了熱帶低地和溫帶高原,既有古老的皇家園林,也有現代化的花卉農場,既有野趣盎然的高山草甸,也有精心培育的蘭花溫室。對於愛花之人來說,越南不僅是旅遊勝地,更是一次沉浸式的體驗,在這裡,鮮花以一種濃鬱而無處不在的方式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旅行者也會為之驚嘆。

越南人與花卉的關係與鄰國中國和日本更為人所知的花卉文化截然不同。中國園林蘊含著複雜的哲學象徵意義,日本美學強調精緻與克制,而越南花卉文化則推崇豐饒、平易近人以及融入日常生活。花卉並非只在特殊場合或精英階層才能欣賞,而是隨處可見——街頭小販的籃子裡、家中的祭壇上、摩托車後視鏡後、寺廟池塘里、屋頂花園裡,以及市場上琳瑯滿目的花卉中,家庭主婦們挑選鮮花就像挑選蔬菜一樣平常。

這種民主的花卉文化反映了越南的歷史和民族性格——越南人民經歷了數個世紀的外國統治,卻依然保持著獨特的文化認同;他們飽受戰火摧殘,卻依然以不減的熱情追求美麗;他們擁抱現代性與全球一體化,同時又珍視著傳承千年的傳統。花卉在這一切變化中始終綻放——經歷了法國殖民時期引入的歐洲園林美學,經歷了戰爭摧毀的土地和流離失所的人口,經歷了社會主義集體化和隨後的市場改革,經歷了快速的城市化和經濟轉型。花卉如同永恆的象徵,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卻始終保持其本質的意義。

越南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其非凡的植物多樣性。從雲南延伸至北部的山脈,孕育著與雲南相同的溫帶植物群落-杜鵑花、山茶花、報春花在高海拔草甸上競相綻放。紅河三角洲盛產水稻,間點綴著果園和花卉農場。大叻週邊海拔1500公尺的中部高原,常年保持著春季般的氣候,使得溫帶花卉的種植成為低地熱帶地區無法實現的。綿延數百公里的沿海平原,擁有沙灘、潟湖和農田,孕育著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湄公河三角洲縱橫交錯的水道,形成了水陸兩棲的景觀,水上市場交易著鮮花、水果和蔬菜,蓮花在廣闊的濕地上競相綻放。

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使得越南大部分地區可以全年種植花卉,但四季分明——季風帶來滋潤萬物的雨水,也偶爾會引發毀滅性的洪水;旱季塵土飛揚的道路和枯黃的田野期盼著雨水的回歸;過渡時期氣溫適宜,鮮花競相綻放。了解這些自然法則有助於遊客選擇最佳賞花時間,同時也能更欣賞塑造越南生活的農業和自然循環。

本指南將帶您從北到南探索越南,沿著大多數旅客選擇的路線,重點介紹那些常被傳統旅遊路線忽略的花卉目的地和體驗。我們將探訪少數民族在野花叢中耕作傳統作物的山谷,參觀阮朝皇帝曾在此沉思荷塘的古老皇家園林,了解為出口市場供應鮮花的現代花卉農場,欣賞雞蛋花在石板路上競相綻放的寺廟庭院,以及琳瑯滿目、品種繁多的花卉市場,即使是對熱帶植物頗有研究的人也會為之驚嘆。

北部山脈:梯田與天空的交會處

河江和極北地區

河江省位於越南最北端,石灰岩山脈造就了東南亞最壯麗的景觀,少數民族在彷彿與世隔絕的山谷中保留著傳統的生活方式。該地區地處偏遠——與中國接壤,直到最近外國遊客還需要特別許可才能進入——這使得越南其他地區日益罕見的自然景觀和文化習俗得以保存。

該省地形起伏,海拔落差極大,從200公尺的河谷到超過2000公尺的山峰,不一而足。這種垂直分帶造就了多樣化的植被帶,不同的花卉會根據海拔和坡向而綻放。海拔較低的河谷炎熱潮濕,生長著熱帶植物,包括全年輪番開花的果樹。中海拔地區適合種植溫帶作物,如玉米、大豆和各種蔬菜,其間點綴著野花,它們遍布田埂和受干擾的區域。海拔最高的地區則擁有鬆林、竹林和高山草甸,在短暫的夏季生長季,野花競相綻放。

居住在河江省的少數民族——苗族、岱依族、瑤族、儂族等——保留著將耕作與採集野生植物結合的農業體系,這些植物被用於食物、藥用和文化用途。他們對當地植物的了解堪稱百科全書,涵蓋了許多西方植物學家鮮有記載的植物。尤其是女性,她們對纖維植物、染料植物和藥用植物有著深入的了解,這些知識世代口耳相傳,但隨著年輕一代學習越南語並追求城市生活,現代化和語言變遷正威脅著這些知識的傳承。

東文喀斯特高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展現了該地區令人嘆為觀止的地質奇觀——石灰岩尖峰、深谷、峭壁和石林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壯麗景觀。貧瘠的土壤和崎嶇的地形孕育著適應鹼性環境和乾旱壓力的特殊植物群落。春天,石灰岩縫隙中積聚的土壤會孕育出各種花卉——百合、蘭花和一些特殊的草本植物,它們會在適當的條件下短暫綻放。這些花朵並非成片盛開,而是零星散佈在各處,需要仔細觀察和徒步旅行才能發現。

河江省的蕎麥田在十月和十一月盛開,將山谷裝飾成一片粉白相間的花海,構成越南最受攝影師青睞的田園風光。苗族農民種植蕎麥既是為了獲取糧食(用於製作傳統食物),也越來越多地將其用於旅遊業——盛開的蕎麥花田吸引著許多越南和國際遊客專程前來觀賞這一奇景。花期大約持續三週,具體時間取決於農民的播種時間和天氣狀況。寒流會抑制花期,而溫暖的天氣則會加速花期,因此精準把握花期頗具挑戰性,但最終的回報——整個山谷被染成一片粉白——足以彌補一切不確定性。

蕎麥花期恰逢苗族傳統節日,屆時村莊會聚集在一起舉行儀式、市集和社交活動。這些節日是真正的文化盛事,而非旅遊表演,其中包括求愛儀式(年輕人在此相遇、交換物品和信息)以及慶祝豐收。節慶期間蕎麥盛開,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映,構成一幅文化與自然交融的畫卷——精美刺繡的傳統服飾與花田相映成趣,山峰環繞著莊嚴的儀式,以及在現代化的壓力下,社區依然堅守傳統的景象。

雖然黃樹皮梯田以其幾何美感聞名,但梯田邊緣和水渠中也孕育著豐富的植物群落。春天,稻田間的田埂上野花盛開-各種草類、開花草本植物以及用於蔬菜或藥用的栽培植物競相綻放。夏天,稻米本身也開花了──這些不起眼的花朵常常被遊客忽略,但它們卻代表著重要的農業階段。秋天,金黃的稻穀成熟,在一些稻田裡,還能看到稻米收割後種植的空心菜開出的紫色花朵。這些梯田構成了一個複雜的農業生態系統,其生物多樣性遠高於工業化的單一作物種植區。

前往河江賞花需要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崎嶇的道路(該地區多山,蜿蜒曲折,需要強健的體魄和足夠的耐心),簡陋的住宿條件(雖然有所改善,但在偏遠地區仍然有限),語言障礙(英語並不普及;越南語雖然有所幫助,但許多少數民族的第二語言是越南語),以及對當地文化的尊重社區(這裡是鮮語的尊重社區)。然而,這些挑戰本身也成為了體驗的一部分,讓旅程充滿真正的冒險感,而非千篇一律的旅遊宣傳。沿途的收穫——邂逅美輪美奐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文化,欣賞與人類生活和農業實踐完美融合的花卉——足以彌補一切的艱辛。

沙巴和黃連山脈

沙巴,這座坐落在黃連山脈海拔1600公尺的昔日法國避暑勝地,已從偏遠小鎮發展成為如今的熱門旅遊目的地,其發展歷程可謂喜憂參半。如今,沙巴鎮遍布飯店、餐廳和服務設施,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前來欣賞山景、體驗少數族裔文化和健行。發展帶來了繁榮,但也帶來了挑戰——文化商業化、環境壓力以及傳統生計轉型為旅遊業帶來的社會變革。

儘管旅遊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周圍的山谷仍然保留著非凡的美景和豐富的植物資源。層層堆疊的梯田從山坡上傾瀉而下,隨著季節更迭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冬季收割後呈現棕色,春季新芽萌發,綠意盎然,夏季鬱鬱蔥蔥,秋季稻穀成熟,金黃誘人。這些農業景觀也孕育著豐富的植物群落。梯田的堤岸——用來蓄水和土壤的土牆——變成了菜園,苗族和瑤族婦女在這裡種植蔬菜、草藥和花卉,用於食用、藥用和出售。這些花卉往往具有實用價值——南瓜花可以食用,豆莢成熟前會開花,藥用植物的花朵可以指示採摘時間——這反映了人們對花卉的欣賞與實用需求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在像吉吉村、老寨村和塔凡村這樣的村莊裡,傳統房屋周圍的花園展現了少數民族的園藝實踐。這些並非西方意義上的觀賞花園,而是融合了多種元素的綜合空間:果樹提供蔭涼和食物,蔬菜填滿了可利用的空地,香草生長在烹飪區附近以便取用,而純粹的觀賞花卉則佔據了剩餘的空間——幾叢繡球花(它們在沙巴涼爽濕潤的氣候中茁壯成長)、攀在竹籬上的玫瑰,或是點綴。這種美學與精心設計的景觀不同,它更注重功能性和豐盈而非構圖,但其效果卻令人著迷,展現了普通民眾如何在實際條件的限制下創造美。

番西邦山脈海拔3143米,是東南亞最高峰,其高低起伏的地形造就了豐富的植被帶。如今,纜車已開通至接近山頂,使得那些無法或不願進行以往艱苦的兩日徒步旅行的遊客也能輕鬆抵達高海拔地區。纜車的開通引發了爭議——它雖然使更多人能夠登頂,但也造成了擁擠和環境影響——不過,它也讓花卉愛好者無需付出極大的體力就能欣賞到高海拔地區的植物。

低海拔山地森林(海拔1500-2200公尺)棲息著溫帶物種,其中包括眾多蘭花-既有地生蘭,也有附生蘭,它們在不同季節開花。這些蘭花通常較為隱蔽,花朵較小,需要仔細觀察,而非像栽培中常見的艷麗蝴蝶蘭那樣引人注目。春天,杜鵑花在林下盛開,粉紅色、白色和紫色的花朵點綴著綠色的森林。夏季,各種百合花競相綻放,充分利用季風帶來的濕潤。森林地面生長著蕨類植物、苔蘚和各種草本植物,它們雖然開花不多,但卻豐富了森林的整體植物多樣性。

高山和亞高山帶(海拔2200公尺至山頂)生長著日益特化的植被,它們適應著嚴酷的環境——強風、強烈的陽光照射、寒冷的氣溫和貧瘠的土壤。矮竹在某些地區佔據主導地位,與低海拔地區的巨竹相比,它們的竹稈僅及腰部。灌木狀的杜鵑花生長在風力作用下形成的雕塑般的形狀。在土壤積聚的隱蔽地帶,野花在短暫的夏季盛開——報春花、龍膽、各種菊科植物以及其他一些物種,它們完成整個生命週期的時間可能只有短短八週。

沙巴市集每週日上午舉行,是周邊村莊少數族群進行社交和經濟交流的場所,他們來到這裡交易商品、購買生活用品,並進行社交活動。市集上鮮花盛開-婦女們販售附近村莊種植的劍蘭、玫瑰和百合花;商販們兜售著從山林中採摘的藥用植物;還有人用鮮花點綴蔬菜,以示新鮮和特色。市集上也販售觀賞植物——盆栽繡球花、玫瑰和其他村民會在自家花園種植的花卉。觀察人們購買哪些花卉以及他們如何挑選,可以深入了解當地的園藝偏好和習俗。

木江界和原始梯田

安沛省木倉界縣的旅遊業發展程度不如沙巴,但卻擁有更壯麗的梯田景觀和更原汁原味的文化體驗。這裡的梯田已被列為國家級遺產,層層疊疊地從山坡上傾瀉而下,構成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象,令攝影師們敬畏不已,卻也難以將其完美呈現。由於地處偏遠——從主要公路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行駛數小時才能到達——木倉界得以保留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生活方式,但隨著道路的改善和旅遊業的推廣,外部影響正在加速湧入。

梯田本身就是一個精巧的植物生態系。稻米無疑是其中的主導作物-在季風雨季開始後的五、六月份播種,整個夏季生長,九月成熟,十月收割。但稻田裡也生長著許多其他植物,有些是人工栽培的,有些則是自然生長的。水稻收割後,空心菜會在稻田裡生長。養殖在水淹梯田的魚類以藻類和昆蟲為食,同時也為當地居民提供食物和收入。各種水生和半水生植物在水渠和排水不良的角落繁衍生息。最終形成的是多種作物混種,而非單一作物種植;是傳統的生態農業,而非工業化農業。

梯田上方和梯田之間的山坡上保留著森林和草地,野花隨季節綻放。春天,在樹冠完全閉合之前,各種百合、蘭花和其他林下植物競相開放。夏季季風促使許多在乾燥冬季休眠的植物開花。秋季,季風雨季結束後,氣溫開始下降,龍膽和各種菊科植物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山地草甸上競相開放。這些野花散佈在各處,而非集中生長,需要徒步旅行才能發現並充分欣賞。

居住在木江界的泰族少數民族保留獨特的文化習俗,包括使用天然染色纖維製作紡織品。用於染藍的靛藍,以及各種可產黃、紅、棕等顏色的植物,都生長在花園和田野邊緣。有些植物在採摘染色前會開花;有些則開出不起眼的花朵,只有懂得何時採摘才能獲得最佳染料產量的從業者才能注意到。這種傳統的生態知識凝聚了數代人累積的關於植物辨識、物候和用途的智慧,若不傳承下去,可能在一代之內失傳。

遊覽木江界需要接受一些基本條件——住宿是少數民族家庭的民宿或簡樸的旅館,食物是地道的越南菜和少數民族菜餚,交通工具是摩托車或租車,路況崎嶇,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司機也會感到挑戰。但這樣做的好處是,您可以體驗到旅遊設施匱乏的自然風光和文化,讓您的旅程充滿探索的樂趣,而非千篇一律的旅遊體驗。花朵隨處可見,但需要您用心觀察和漫步,而不是去專門的花園或觀景台。

下龍灣和紅河三角洲

紅河三角洲是越南文明兩千多年前的發源地,也是越南的農業文化中心。三角洲平坦肥沃的平原孕育著密集的稻米種植、果園、花卉農場以及密集的人口。這裡並非荒野,而是經過人類活動深度開發的景觀,自然與文化在幾個世紀的農業耕作中完美融合。即便在這裡,鮮花依然競相綻放——農田、寺廟花園、城市公園,以及最引人注目的花卉種植村落,它們滿足著河內對鮮花的巨大需求。

下龍灣的石灰岩島嶼雖然主要以其壯麗的地質景觀而聞名,但也孕育著適應喀斯特環境的獨特植物群落。島上的植被主要是灌木林,生長在石灰岩裂縫和凹陷處堆積的薄層土壤中。春天,各種蘭花、百合和灌木競相綻放,為這片森林增添了勃勃生機,也為即將到來的盛夏酷暑和高濕度做好了準備。大多數遊客乘船遊覽下龍灣,欣賞喀斯特地形的奇幻之美,卻完全錯過了其中的植物學趣味。在較大的島嶼上劃皮艇或健行,可以更近距離地觀察植被,並有機會發現那些值得細心觀察的花朵。

吉婆島是下龍灣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守護著越南北部最後一片低地熱帶森林。吉婆國家公園棲息著許多稀有瀕危物種,包括一些僅生長於這些石灰岩島嶼上的特有植物。春夏兩季,森林林下層和樹冠層中繁花似錦。公園內的步道可供遊客徒步穿越這些森林,但地形通常陡峭崎嶇。這裡的植物學價值極高,但需要真正的興趣和耐心,需要徒步跋涉並仔細觀察——這並非花園觀光,而是在相對原始的環境中進行野外植物學研究。

河內週邊,特別是西壽縣、宜潭縣和文江縣的花卉種植村,以商業化種植為主,供應河內市場和出口。這些村莊各有所長,有的專攻玫瑰,有的則種植百合、萬壽菊、菊花或觀賞植物。這些農場規模較小,通常是家庭式經營,耕地面積不到一公頃,但數百戶家庭的累積產量卻相當可觀。在播種或收穫季節走訪這些村莊,便能了解到城市市場上琳瑯滿目的鮮花背後,勞動密集型的工序——精心照料、黎明前採摘以保持新鮮、分揀捆紮,以及運輸到市場,在那裡,批發和零售交易在復雜的傳統體系中進行。

這些花卉農場是農業生產區,而非旅遊景點。參觀時應尊重當地居民的生計,而非為外來遊客打造的景點。然而,農民通常都歡迎對他們的工作感興趣的禮貌訪客,而觀察他們的種植過程也能幫助人們了解越南花卉產業的經濟和社會層面。農場種植的花卉大多是引進品種——玫瑰、菊花、唐菖蒲、蘭花——而非本土植物,這反映了市場需求以及農民種植作物時所考慮的經濟因素。

首都地區:皇家遺產和城市花園

河內:古都之花

河內,這座越南千年來(雖有間斷)的首都,大都會區擁有超過八百萬人口,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環境,自然景觀以精心管理的碎片化形式存在——公園、湖泊、行道樹、寺廟庭院,以及日益增多的屋頂花園。儘管都市化充滿壓力,河內仍保持著獨特的花卉文化,這種文化體現在市場、季節性慶典以及傳統習俗在現代脈絡中的延續。

還劍湖是河內的象徵性心臟,坐落在舊城區,四周環繞著熙熙攘攘的街道,卻依然保持著一片綠洲般的寧靜。湖岸邊種植當季花卉——玫瑰、萬壽菊以及各種一年生植物,每年更換數次,以保持色彩和視覺趣味。這些植物以國際公園的標準來看規模不大,但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環境中,它們卻能帶來一抹亮麗的風景,意義非凡。還劍湖最著名的傳說是關於一隻傳說中的烏龜,據說它曾浮出水面取回一把幫助越南抵禦中國入侵的神劍——民族主義、神話和自然美景以越南公共空間特有的方式交織在一起。

越南第一所大學-文廟,成立於1070年,其庭院和花園展現了受中國儒家傳統影響的越南傳統園林美學。這些花園注重對稱、規則和象徵性的植物栽培,而非自然景觀。雞蛋花在溫暖的月份裡競相綻放,潔白的花朵和濃鬱的香氣營造出文廟特有的氛圍。金桔樹是春節(農曆新年)慶祝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觀賞植物,它們被栽種在大型花盆中,常年精心照料。庭院中的荷塘在夏季盛開,荷花兼具觀賞與宗教功能──佛教的聖花在儒家學府中栽培,體現了越南融合多元的宗教文化。

花園中也種植著各種象徵意義的樹木和灌木——松樹象徵長壽和忠貞,竹子代表靈活和正直,各種果樹則提供蔭涼和四季更迭的景緻。整體美學風格強調營造適合學術研究的沉思氛圍,而非炫耀華麗的景觀。在旅行團到來之前,於清晨靜謐的時光漫步於這些庭院,可以細細品味花園的精妙之處,並感受到幾個世紀以來在此求學的學子們留下的印記。

西湖是河內最大的湖泊,湖岸線開發完善,遍佈公園、寺廟和住宅區。鎮國寺坐落於一條堤道通往的小島上,寺內花園種植著傳統的佛教植物。西湖花市每日開放,但在春節前夕更是熱鬧非凡,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購買鮮花用於祭祀和裝飾。花市頓時變成一個色彩繽紛、香氣四溢、熙熙攘攘的節日——攤販們售賣著盆栽花卉(桃花、杏花、碩果累累的金桔)、桶裝鮮切花以及從盆景到觀賞捲心菜等各種觀賞植物。春節前的花市體驗,通常在農曆一月底或二月初,讓人深入感受越南花卉文化的魅力。

法國區綠樹成蔭的林蔭大道展現了殖民時期大規模種植遮蔭樹的城市規劃理念。雖然最初的樹種(主要是懸鈴木)已被部分替換,但綠樹成蔭的街道這一原則仍然保留。有些街道種植開花樹木-鳳凰木(Delonix regia)在夏季綻放出絢麗的橙紅色花朵,油桐在春季開出潔白的花朵,還有各種引進的觀賞植物在不同的季節盛開。這些行道樹暫時改變了城市走廊的面貌,使人們能夠在日常通勤和商業活動中欣賞到美麗的花朵,而無需前往專門的花園。

河內遍布的寺廟和寶塔,都遵循著傳統的庭院佈局——雞蛋花樹、荷花池、盆栽觀賞植物和象徵性的植物。河內最大的寺廟-關蘇寺,庭院裡古老的雞蛋花樹繁茂盛開。隱匿於舊城區巷弄間的陳武寺,則展現了即使在狹小的空間裡,也能營造出繁花似錦的景象。建於1049年的標誌性建築-獨柱寺,坐落在精心設計的園林之中,荷花池的設計靈感源自於最初那像徵蓮花從水中綻放的柱子。這些神聖的空間,在宗教儀式與植物之美完美融合的脈絡下,傳承著園林傳統。

春節前幾週,河內各處都會出現臨時搭建的春節花市,展現了越南花卉文化最繁盛、最商業化的一面。這些花市主要出售桃花(花桃)和掛滿果實的金桔樹——這是慶祝春節必不可少的物品。家家戶戶都會花費年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購買這些植物,它們大約會開花結果兩週左右,然後便會凋謝。這種看似鋪張的消費反映了越南深厚的文化價值——春節是越南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祖先的靈魂會回到家中,必須得到妥善的祭祀,而鮮花和水果則象徵著對來年繁榮昌盛、好運連連的美好祝愿。花市上也會出售劍蘭、菊花、玫瑰以及各種盆栽植物,這些植物或因其吉祥寓意而被人們選擇,或僅僅因為它們美麗動人。

寧平:三谷和下龍灣

寧平省位於河內以南兩小時車程處,擁有有時被稱為「陸地上的下龍灣」的景觀——石灰岩喀斯特地形拔地而起,並非來自海水,而是來自稻田。該地區的秀麗風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但與下龍灣相比,它保留了更多農業特色,喀斯特地形周圍仍然活躍著農耕活動。這裡的主要觀賞花卉來自農田景觀和天然石灰岩植被。

三穀是該地區最熱門的景點,遊客可以乘船遊覽吳同河,河水蜿蜒流淌在喀斯特地形的山洞之間,兩岸稻田綿延不絕。乘船遊覽風景優美,但遊客眾多,旺季(2月至5月和9月至11月)時,船隻常常擁擠不堪。夏季,稻田裡會悄悄綻放出稻花;冬季收割後,部分稻田會種上芥菜,芥菜花盛開時,會形成一片片金黃色的花海。芥菜既可以食用(葉子可食用),也可以用作綠肥(翻耕入土),但其盛開的景象更增添了旅遊的吸引力。

石灰岩山脈孕育著灌木叢生的植被,其中包括一些適應鹼性土壤和乾燥環境的物種。春天,生長在石灰岩裂縫中的樹木和灌木競相綻放——各種蘭花、百合花以及一些植物學家仍在編目的特有物種。這些花朵散佈在垂直且難以到達的地形上,使得觀察頗具挑戰性,但某些地區的健行步道可以讓人近距離觀察喀斯特植被。

位於寧平郊外的白亭寺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現代寺廟建築群,擁有廣闊的園林景觀,並種植各種時令花卉。這座寺廟於2010年完工,是越南當代佛教建築的典範之作,規模宏大,是越南最大的寺廟建築群,擁有多項世界紀錄(例如最大的銅鐘、最長的迴廊等)。雖然花園是新建的,但仍遵循傳統佈局,設有荷塘、雞蛋花樹和觀賞植物。其規模和現代感賦予了整個建築一種主題公園般的氛圍,與古老寺廟的莊嚴質樸形成鮮明對比,但園林的設計也體現了越南當代對神聖景觀設計的理解。

越南最古老的國家公園-菊芳國家公園,保護一片低地熱帶森林,擁有豐富的植物多樣性,其中包括許多特有和稀有物種。公園內有超過2000種維管植物,許多植物在不同季節開花。春季是許多喬木盛開的季節,這些花朵往往只有抬頭仰望或沿著高架步道才能看到。蘭花,包括地生蘭和附生蘭,全年開花,不同品種的花期各不相同。瀕危靈長類動物救援中心和海龜保護中心吸引了大多數遊客,但對於植物愛好者來說,漫步森林也是一次難忘的體驗,可以觀察熱帶森林的生態和季節性的花期變化。

公園的步道種類繁多,從鋪設好的輕鬆步道到穿越偏遠森林的多日艱苦跋涉,應有盡有。輕鬆步道方便一般遊客,沿途展現了易於進入的森林區域,並設有越南語和英語的解說牌,介紹森林生態。較長的步道則通往遊客較少涉足的森林區域,讓遊客有機會觀賞到在人為幹擾較多的地區罕見或缺失的物種。這裡的花卉並非集中盛開,而是散佈在森林各處——幾株蘭花在樹枝上綻放,步道旁灌木叢生,一朵壯觀的樹冠花朵只有當花朵掉落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才能看到。

中央海岸:古都與海灘花卉

順化:皇城花園

順化是越南阮朝(1802-1945)時期的皇城,儘管飽受戰火摧殘,仍保存著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遺產,包括皇城、皇家陵墓和宮廷花園,展現了越南皇家的審美情趣和園藝傳統。順化坐落於香江之畔,依山傍海,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激發詩人與帝王靈感的絕美景色,而花卉至今仍是順化文化認同和習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皇城花園雖在戰亂中遭受嚴重破壞,後經修復,仍展現了阮朝的美學理念,融合了越南傳統、中國影響以及殖民時期傳入的法國思想。花園內有荷塘、觀賞植物、名貴樹木以及精心設計的景觀,最初兼具禮儀、休閒和美感功能。這些花園並非純粹的裝飾,而是宮殿建築的延伸,為儀式提供場所,提供沉思的空間,並透過精湛的園藝技巧展現了皇室的優雅風格。

泰和宮庭院是皇帝接見朝臣的地方,至今仍保留著大片鋪砌的石板路,佈局規整,綠植不多,強調對稱與克制,符合禮儀場所的莊嚴氛圍。相較之下,皇室居所的花園則更為精緻,荷塘、花壇、果樹和觀賞灌木營造出舒適宜人的環境,供皇室成員休憩。 1968年春節攻勢期間,皇城淪為戰場,許多庭園遭到破壞。如今,修復工作仍在進行中,人們正努力根據歷史記載、舊照片和現存遺跡,重建昔日的園林。

皇家劇院花園近年來經過重建,在演出場地周圍種植了季節性花卉和名貴樹木,這裡也是傳統宮廷音樂和舞蹈表演的場所。花園中種植的花卉——通常是雞蛋花、各種蘭花和時令一年生植物等傳統品種——既體現了歷史偏好,也滿足了當代旅遊的需求。花園既是歷史復原景觀,也是需要承受大量遊客並保持美觀的實用景觀。

沿著香江而建的皇家陵墓,每一座都根據已故皇帝的喜好而建,在共同的框架內呈現出風格各異的園林景觀。越南皇家陵墓遵循源自中國風水的原則,但根據當地情況和個人喜好進行了調整。每座陵墓建築群都包括禦苑、廟宇、陵墓以及通常設有亭台樓閣的荷塘,供人沉思冥想。圍繞這些建築的園林景觀會因建造年代和戰亂破壞程度的不同而呈現出顯著差異。

明命陵被認為是越南建築中最具古典風格的陵墓,其精美的荷塘和花園展現了19世紀早期的美學理念。從河邊拾級而上,穿過綠樹成蔭的園林,荷塘環繞著莊嚴的庭院,整體佈局巧妙地融合了建築的宏偉氣勢與自然元素。如同所有陵墓一樣,這裡的蓮花兼具美學與宗教功能──佛教象徵意義與儒家祖先崇拜在此交融,體現了越南特有的文化融合。

嗣德陵或許是所有皇家陵墓中最具浪漫氣息的一座,由嗣德皇帝親自設計,既是他生前的休憩之所,也是他去世後的安息之所。陵園內包括一座湖泊,皇帝曾在此吟詩作賦,並在亭台樓閣中休憩;還有他種植藥草的花園;以及各種功能各異的建築。花園面積廣闊,自嗣皇帝在世(卒於1883年)以來一直精心維護,園內植物鬱鬱蔥蔥,與那些需要大規模修繕的陵墓相比,更能展現19世紀的風貌。春天,杜鵑花和各種灌木競相綻放;夏天,湖中荷花盛開;秋天,桂花的芬芳瀰漫園中。

啟定陵於1931年建成,代表了王朝晚期法國影響深遠、傳統美學逐漸被融合歐洲元素的混合風格所取代的時期。其建築風格更加多元化,不再純粹是越南風格,花園也同樣展現出多種文化交融的痕跡。雖然啟定陵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正宗」建築,但它體現了越南文化如何適應和回應殖民統治,最終形成了一種既非純粹傳統也非完全法式,而是融合過渡的混合體。

順化花市,尤其是東巴市場,為人們提供了沉浸式的商業花卉種植和宗教儀式體驗。市場每日開放,但在節慶期間,鮮花需求激增,市場更是熱鬧非凡。攤販們出售用於佛壇的蓮花(花朵必須完美無瑕)、各種用於家居裝飾的鮮切花、盆栽植物以及傳統藥材。蓮花攤販尤其引人入勝——他們深諳不同顧客對蓮花花期的偏好(含苞待放的蓮花用於供奉,待其稍後綻放;半開的蓮花用於即刻觀賞;盛開的蓮花雖然花期短暫,但視覺衝擊力極強),而他們的評估和討價還價過程也展現了他們深厚的植物學和文化知識。

香江得名於鮮花——確切地說是桂花。據說桂花從河岸上游的樹木上飄落,芬芳四溢,浸潤河水。無論這是否真實發生過,或者只是人們的詩意想像,這種聯想都將河流、城市和鮮花在文化想像中緊密相連。香江遊船之旅雖然略顯商業化,卻能讓人深入了解這座城市與水的淵源,以及啟發皇家園林設計師的自然景觀。在未被水泥硬化的河岸邊,生長著隨季節更迭而盛開的河岸植物-睡蓮、各種蘆葦和燈心草,以及適應水位波動的植物。

會安:古代貿易港花園

會安古港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保存著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遺產,包括商賈宅邸、會堂和寺廟庭院,展現了幾個世紀以來海上貿易中越南、中國和日本文化的融合。儘管由於城市密集而顯得緊湊,但會安的花園和庭院依然體現了商業空間如何將綠植和花卉融入日常生活。

傳統商賈宅邸設有內庭院,旨在為熱帶氣候提供充足的採光和通風。這些庭院通常擺放著盆栽植物,或許還會有一個小型荷塘或水景,並鋪設了便於雨水收集的地面。植物種類不多——幾株蕨類植物、一些開花灌木、盆栽蘭花——卻能在原本密集的建築群中營造出綠意盎然的空間。所選植物往往蘊含著象徵意義——竹子像徵靈活和堅韌,某些蘭花代表著優雅,而春節期間盛開的花卉則具有特殊的意義。

來自不同地區的華人商賈社群所建造的會館,展現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性中國美學,並巧妙地融入了越南的文化脈絡。例如,福建會館的庭院設有觀賞水池和綠植,體現了南方建築的典型風格。而廣東會館的庭園則在植物的選擇和佈置上呈現出不同的偏好。這些差異表明,散居海外的華人社群如何在適應新環境的同時,傳承故土的傳統。

會安位於秋盆河畔,距離海岸線數公里,得天獨厚的沖積土壤孕育了肥沃的農業。週邊鄉村種植稻米、蔬菜,以及越來越多的花朵用於商業銷售。這裡的花卉農場為會安的市場和旅遊業供應鮮花——餐廳和酒店購買鮮花用於餐桌裝飾,各種儀式需要鮮花作為祭品和裝飾,越來越多的遊客也需要鮮花用於拍照。這些農場規模較小,以家庭經營為主,類似越南北部的花卉村,但適應了越南中部獨特的氣候和市場環境。

安邦和庫岱海灘雖然已開發為旅遊景點,但仍保留了一些沿海植被,包括一些適應沙質土壤和鹽霧環境的植物。海牽牛(Ipomoea pes-caprae)在沙地上形成紫色的地被,其藤蔓蔓延至海灘和沙丘。在尚未被開發完全取代的沙丘上,生長著各種耐鹽草類和季節性開花的灌木。隨著海灘開發的加劇,這些沿海植物群落日益稀少,因此,殘存的這些零星分佈的植被尤其值得我們欣賞和了解。

從會安騎自行車不遠即可到達茶桂蔬菜村,該村以採用傳統方法種植當地品種的蔬菜而聞名。雖然主要種植蔬菜,但村莊也種植越南菜餚中常用的香草和花卉,例如香蕉花、睡蓮花以及各種可食用或用作香料裝飾的花朵。參觀茶桂蔬菜村可以深入了解越南的農業耕作方式,以及花卉在觀賞和食用方面的差異——在越南菜餚中,這兩種用途的交集比在西方飲食傳統中更為廣泛。

峴港及五行山

峴港是越南第三大城市,融合了海灘、山脈和現代都會風格。雖然它不像會安那樣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也不像順化那樣擁有皇家遺跡,但它展現了越南現代都市風貌,並且週邊自然區域植物資源豐富,極具觀賞價值。

五行山,位於峴港以南,由石灰岩和大理石構成,從沿海平原拔地而起,山體內部遍布洞穴、隧道和鑿刻於岩石中的佛教聖地。山上的植被適應了石灰岩環境,各種蕨類植物、蘭花和開花植物生長在土壤堆積的裂縫和縫隙中。大理石的商業開採給這座山脈留下了傷痕,但也開闢了通往山上的通道,使遊客能夠探索洞穴和山頂,在那裡可以遠眺沿海平原和大海的壯麗景色。

山間的佛教寺廟和佛塔在陡峭的岩石地形限制下,精心維護小花園。由於土壤有限,盆栽植物佔據主導地位,但這些園藝作品展現了人們在艱苦條件下創造美的執著。雞蛋花樹頑強地依附在岩石縫隙中,在貧瘠的土壤中紮根生長。蘭花則生長在陰涼潮濕的岩壁上。這一切共同營造出一種神聖的氛圍,自然的粗獷與人類對美的精心雕琢在此和諧共存。

從峴港延伸至海中的山茶半島,擁有大片森林保護區,是紅腿白臀葉猴等稀有靈長類動物的棲息地。半島森林植物種類繁多,包括許多季節性開花植物。為了保護野生動物,半島實施交通管制,但道路貫穿其中,遊客無需下車即可進行一些植物觀察。這些保存完好的森林展現了越南沿海地區在集約化農業和城市化改變大部分低地之前,植被的原始面貌。

峴港的城市公園,尤其是沿著漢江而建的公園,展現了當代越南景觀建築的特色——幾何圖案、異國植物的選擇以及旨在營造視覺衝擊力和提供拍照機會的裝飾性元素。這種風格與傳統園林美學截然不同,它強調大膽的色彩、單一品種的成片種植以及適合拍照的背景。這種現代方法反映了越南的快速現代化進程以及全球設計潮流與越南人個人喜好的融合。這些公園不僅是家庭聚會的場所,也是年輕人相聚的場所,更是夜晚健身愛好者伴著勁爆音樂進行有氧運動的地方——鮮花為社交活動提供了背景,而非供人靜心欣賞的場所。

巴拿山,這座法國殖民時期的避暑勝地,如今已改建為規模龐大的旅遊綜合體,擁有纜車和仿建的法式村莊,坐落在長山山脈海拔1487米處。這裡的氣候比沿海城市峴港涼爽得多,為溫帶花卉的種植創造了理想的條件。度假村的花園裡種植著繡球花、玫瑰和歐式植物,在越南的背景下顯得有些超現實——與其說是真正的園藝表達,不如說是刻意營造的夢幻景觀,旨在服務旅遊業。雖然花卉本身是真花,也維護得很好,但整個環境更像是主題樂園而非花園,這不禁讓人思考,在當代越南旅遊發展中,真實性與娛樂性之間究竟孰輕孰重。

巴拿山旅遊區周圍的天然森林蘊藏著豐富的植物資源。這裡的海拔和氣候條件孕育著溫帶植物,這些植物在越南其他地區通常只生長在極北地區或中部高原的更高海拔地帶。杜鵑花、各種溫帶蘭花以及林下植物會隨著季節更迭而盛開。進入這些森林需要離開旅遊區和那些維護不善或沒有路標的徒步小徑,但對於真正的植物愛好者來說,這裡的原生植物群落絕對值得付出這些努力。

中央高地:山中永春

大叻:永恆之春之城

大叻在越南花卉文化中佔有特殊的地位-這座海拔1500公尺的山城擁有全年溫和的氣候,使得越南低地熱帶地區無法種植的花卉得以在此生長。法國殖民政府將大叻開發成避暑勝地,讓歐洲人躲避熱帶酷暑。法國人在這裡種植了無法在海平面生長的歐洲蔬菜、水果和花卉。這項殖民遺產至今仍在延續──大叻仍是越南主要的溫帶花卉產區,為全國各地供應新鮮切花和觀賞植物。

這裡的氣候對於熱帶緯度來說堪稱絕佳——全年日間平均氣溫在攝氏18-25度之間,夜晚涼爽,旱季和雨季分明,卻沒有極端的高溫或嚴寒。這樣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玫瑰、繡球花、草莓、洋薊以及無數其他需要涼爽氣候和季節性寒冷的溫帶植物生長。越南園藝家充分利用了這些條件,發展了花卉產業,使大叻從殖民時期的奇觀之地轉變為國家花卉中心。

大叻的花卉農場環繞著整座城市,山坡上遍布溫室和開闊的田野,玫瑰、菊花、非洲菊、康乃馨以及無數其他品種的花卉在此生長,供商業銷售。其規模令人嘆為觀止——數千公頃的土地用於花卉種植,每年生產數百萬朵鮮花,供應國內市場和出口。這些農場規模各異,從小型家庭農場到擁有先進灌溉、氣候控制和採後處理設備的大型商業企業,應有盡有。參觀這些農場,可以深入了解越南花卉產業的經濟規模以及生產供應全國市場的鮮花所需的大量勞動力。

愛情谷(Thung Lung Tinh Yeu)雖然主要是一個以划船和情侶拍照為特色的旅遊公園,但其最大的亮點在​​於擁有大片花園,並會根據季節變換花卉。花園注重成片種植,營造出濃鬱的色彩效果——整片山坡上都開滿了繡球花,玫瑰花排列成幾何形狀,波斯菊一直延伸到松林深處。這種美學風格毫不掩飾地展現出浪漫和商業氣息,其設計目的是為了吸引遊客拍照和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而非追求植物學的精妙之處,但花卉卻是真材實料,規模也令人印象深刻。這座公園代表了當代越南花卉旅遊的發展方向——交通便利、價格親民、視覺效果驚艷,並且不受對花卉真實性或克制性的顧慮所束縛。

大叻花卉園是市內最早的植物園,始建於法國殖民時期,其植物種類比一般的旅遊公園更為豐富。園內設有不同植物科屬的展示區、蘭花和熱帶植物溫室(即使在氣候溫和的大叻,這些植物也需要保護)、擁有數百個品種的玫瑰園,以及將園藝展示與公園功能完美融合的景觀區域。該植物園既是公眾休閒娛樂的場所,也是植物研究的基地,園內收藏的植物既包括常見的觀賞植物,也包括珍稀瀕危物種。

這些花園尤其以繡球花聞名——大叻涼爽濕潤的氣候非常適合繡球花生長,它們從四月到七月左右競相綻放。花色從傳統的藍色、粉紅色和白色品種到色彩獨特的現代雜交品種,應有盡有。每逢繡球花盛開的季節,越南的賞花愛好者都會湧向大叻。一家家老少在繡球花叢中拍照留念的景象,生動地展現了當代越南花卉文化的精髓——熱情洋溢、廣受歡迎、充滿社交性,並且透過攝影得以廣泛傳播。

這座城市的集市,尤其是夜市,提供種類繁多的鮮花——從桶裝鮮切花到從幼苗到成株的各種盆栽植物,從常見的到珍稀的蘭花,應有盡有,還有一些由於氣候條件限製而在越南其他地方難覓食踪蹟的植物。市集上也販售大叻著名的草莓、洋薊和其他在此地茁壯生長的溫帶作物。夜晚的市集涼爽宜人,攤販在燈光的映襯下擺放商品,讓人彷彿置身其中,體驗越南的商業文化以及鮮花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春香湖是位於大叻市中心的一個人工湖,湖畔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景色宜人,從湖面可以遠眺周圍的山脈。這裡不僅是住客鍛鍊身體的場所,也是情侶漫步休閒、家庭放鬆的好去處。湖邊的花卉會根據季節更換,一年四季都色彩繽紛,引人入勝。湖區還有大叻著名的天鵝造型腳踏船——雖然略顯俗氣,但卻深受越南家庭和情侶的喜愛,他們悠閒地劃著船環湖遊覽,並互相拍照留念。

大叻城外的鄉村地區,遍布農業景觀,花卉農場與咖啡種植園、菜園和殘存的森林交錯分佈。蜿蜒的道路穿過這些地區,沿途可見山坡上潔白閃耀的溫室、鮮花成排盛開的開闊田野,以及農舍裡種植著各種植物的小村莊,農民們會在正式投入商業生產前進行試種。騎摩托車或自行車探索這些地區,可以停下來觀察農耕實踐,與種植者交流(他們通常對外國人對他們工作的興趣感到好奇),並發現那些在主幹道上看不到的花卉。

朗比昂山海拔2167米,需乘車或徒步攀登才能到達山頂。山上生長著與低海拔地區截然不同的森林群落。涼爽的氣溫和較高的降雨量為苔蘚、蕨類植物和溫帶森林物種的生長創造了適當的條件。杜鵑花在山坡上盛開,蘭花依附在樹枝上,各種林下植物也隨季節綻放。這座山對當地少數民族(主要是克霍族)也意義非凡,在越南人定居和農業發展之前,這裡曾是他們的傳統領地。

邦美蜀和咖啡高地

邦美蜀是多樂省的首府,也是越南咖啡種植區的中心。邦美蜀週邊的中央高原生產越南大部分咖啡,使越南成為世界第二大咖啡生產國。咖啡產業在當地經濟和景觀中佔據主導地位,但鮮花也隨處可見——咖啡種植園裡綠樹成蔭,農舍周圍的花園裡繁花似錦,越來越多的旅遊開發項目也讓鮮花點綴其中,吸引遊客來到這片曾經偏遠的高原地區。

咖啡花本身就值得關注——這些白色、散發著茉莉花香的花朵在旱季過後的第一場雨後綻放,通常是三月或四月。花期短暫,只有幾天,但在這段時間裡,整個咖啡種植園都會變成一片白色,空氣中瀰漫著咖啡的香味。這些花朵很小,有五片花瓣,簇生在枝條上。它們在園藝意義上並不艷麗,但卻營造出一種含蓄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們標誌著咖啡生產週期的開始——花朵孕育著咖啡櫻桃,這些櫻桃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逐漸成熟,直至收穫。

居住在越南中部高地的少數民族(如艾德族、姆農族、嘉萊族等)保留傳統的長屋和農業系統,將刀耕火種與採集林產品結合。他們的花園(如果有的話)與越南低地地區的美學截然不同——更注重實用植物(藥用、食用、纖維),觀賞花卉只是點綴而非主要。傳統房屋周圍通常環繞著菜園,雞群在裸露的土地上覓食,或許還有一些開花的灌木或樹木,它們與其說是精心栽培,不如說是無人照料而存活。

咖啡種植園正日益多元化經營,種植更多既能遮蔭又能結果的樹木,例如榴槤、菠蘿蜜、酪梨以及觀賞性植物,吸引對咖啡生產有興趣的遊客。一些種植園也發展了農業旅遊項目,遊客可以參觀咖啡加工過程,參與(季節性的)採摘,並在種植鮮花和觀賞植物的花園中享用午餐。這些發展體現了咖啡價格波動和農民尋求其他收入來源的經濟適應,同時也顯示花卉和旅遊業正在改變原本以實用性為主的農業景觀。

從邦美蜀出發,可以前往德雷努爾瀑布和德雷薩普瀑布。瀑布周圍水霧瀰漫,為各種蕨類植物和開花植物等喜濕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瀑布本身氣勢磅礴,尤其是在雨季水量充沛時,吸引許多國內遊客。瀑布週邊地區也得到了開發,建造了步道、觀景台和種植觀賞植物的花園。在未開發的區域,自然植被得以保留,為適應高濕度和持續水霧環境的植物提供了生長空間。

越南最大的陸地國家公園-約克敦國家公園,保護乾旱落葉林。這種植被類型在東南亞大陸地區十分罕見,且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威脅。旱季(11月至隔年4月)期間,樹木落葉以節約水分,森林呈現出枯黃蕭瑟的景象。但當雨季來臨,森林便會煥發出勃勃生機,繁花似錦。各種樹木競相綻放,形成絢麗多彩的樹冠,例如黃花紫檀、紅花紫檀、白花紫檀等等,綿延數公里,蔚為壯觀。林下也盛開著各種地生蘭、百合以及其他植物,它們在短暫的雨季完成一年的生長週期。

在花期(5月至7月)遊覽約克敦國家公園,可以領略到旱季無法看到的越南落葉林生態景象。花朵主要生長在樹冠層,需要抬頭仰望或從高處觀景點才能欣賞到,但整片森林盛開時的景象依然壯觀。園區內還飼養著半圈養的大象,並提供一些在動物福利方面頗具爭議的大象互動體驗——遊客必須權衡與大象互動是否能彌補它們所處的令人質疑的生存環境。

波來古和火山高原

波來古是嘉萊省的首府,位於火山高原,以紅色玄武岩土壤、火山口湖和咖啡種植園為特色。由於地處偏遠、歷史坎坷(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戰火紛飛)以及少數民族人口占多數,與大叻甚至邦美蜀相比,波來古的旅遊業發展較為有限。這種相對的忽視使得當地傳統文化和自然景觀得以保存,但貧窮和發展壓力正日益威脅著這兩者。

火山湖——其中最容易到達的是邊湖(海湖)——形成了獨特的水生環境,睡蓮、荷花和各種水生植物在此生長。這些湖泊對當地少數民族(主要是嘉萊族和巴拿族)而言是神聖的,傳統的禁忌限制了捕魚和其他用途,無意中保護了這些生態系統。然而,當今的變化正在削弱傳統權威,加劇資源開發,威脅著湖泊的生態環境。水生花卉——白色和黃色的睡蓮,粉紅色和白色的荷花——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但要欣賞它們,需要了解背後的文化和保護背景。

波來古週邊鄉村地區散落著一些少數民族村落,他們保留著獨特的建築傳統——高聳屋頂的集體房屋(院落)、雕刻著人物圖案的墓碑以及遵循傳統格局的村落佈局。房屋周圍的花園(如果有的話)以實用作物為主,如木薯、玉米和蔬菜,花卉則作為點綴。這種美學風格與越南低地地區的花園截然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價值和以自給自足而非市場生產為中心的農業體系。

咖啡種植園佔據了這片土地的大部分,過去幾十年間,隨著越南移民的增加和政府政策對農業發展的推動,咖啡種植園規模急劇擴張。這種轉變帶來了經濟機遇,但也造成了森林退化、少數民族土地所有權模式改變,並帶來了包括森林砍伐、土壤侵蝕和農業化學品造成的水污染在內的環境壓力。每年春天,咖啡花短暫地裝飾著這片土地,但它們的美麗無法抹去農業擴張帶來的生態和社會代價。

昆卡京國家公園保護與柬埔寨接壤的山地森林。公園海拔跨度從600米到1700米,形成了從低地常綠林到山地森林再到零星分佈的山頂草甸的多種植被帶。蘭花、各種林下植物以及喬木的花朵在這些區域隨季節綻放,其中喬木的花朵往往只有耐心觀察者才能發現。由於地處偏遠且基礎設施有限,公園遊客稀少,但這種「冷清」反而有利於森林的保護,使這片在中部高地日益稀少的森林得以保存。

南部低地:熱帶富饒

胡志明市(西貢):商業大都會

越南最大的城市和經濟引擎胡志明市橫跨湄公河三角洲東北部,擁有超過900萬名官方居民(可能有數百萬非官方居民)。密集的城市化使得花園空間稀少,但鮮花卻遍布城市生活——在永不打烊的市場裡,在每家商店和許多家庭的花壇上,在穿梭於擁擠交通的自行車和摩托車上售賣鮮花,以及在為人們提供遠離鋼筋水泥叢林的休憩之所的公園裡。

這座城市的法式殖民遺產包括綠樹成蔭的林蔭大道和依照歐洲規劃原則設計的公園。位於市中心附近的陶丹公園綠樹成蔭,在熱帶的炎熱天氣中提供蔭涼,並種植季節性花卉。公園主要用作社交場所——老年人練習太極拳和傳統音樂,家庭在周末放鬆身心,年輕情侶則在此享受相對的私密空間——花卉只是作為背景而非主要景觀。與精心修剪的花園相比,這裡的景觀風格隨意,甚至略顯粗獷,但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私人戶外空間對大多數居民來說都是一種奢侈,因此陶丹公園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西貢動物園和植物園由法國殖民者於1865年建立,擁有越南最古老的植物收藏,也是胡志明市現存最大的綠地之一。園內種植棕櫚樹、蘇鐵、竹子以及各種熱帶植物,這些植物的分佈既符合科學分類,又兼顧美學(精心設計的景觀區域)。蘭花收藏特別引人注目,既有越南本土品種,也有引進的觀賞蘭花。此外,園內還保存著一些歷經戰火、洪水和城市發展考驗而存活下來的古樹,包括巨大的棕櫚樹、絞殺榕以及各種稀有熱帶植物。

動物園的功能——該機構集植物園和動物園於一體,這反映了其19世紀的起源,當時這種組合十分常見——造成了植物保護和動物展示之間的矛盾。動物圈舍佔據了大量空間,而這些空間本來可以用於更豐富的植物收藏,植物和動物的維護資源也被分散。然而,動物園吸引的遊客並非只是為了觀賞植物,這創造了純粹植物園可能錯失的公眾參與機會。

花卉市場,尤其是蒂義批發市場和胡氏記批發市場,通宵營業,為花店、零售商和街頭小販供貨。凌晨兩點,當市場達到高峰時,你會發現一座隱藏的城市——成千上萬的人在交易鮮花,裝卸摩托車和卡車,討價還價,將數百萬朵鮮花從農場運往商店。規模之大令人震撼——整條街道都擺滿了玫瑰、劍蘭、百合、菊花、蘭花和各種熱帶花卉,數量之多,令人難以置信,只有親眼所見才能體會。

這些鮮花來自越南各地——大叻的玫瑰和溫帶花卉,湄公河三角洲的熱帶花卉,專業種植者提供的蘭花,以及從泰國和其他地方進口的在越南生長不良的品種。分銷體系十分複雜——多層批發商、多年建立的關係,以及對品質、品種和定價的深入了解。觀察交易過程,能揭示這種複雜性,以及花卉種植在越南商業中的重要經濟意義。

遍布全城的街頭花販是連接高地農場和城市消費者的分銷鏈的最後一環。這些花販,大多是女性,她們騎著摩托車,滿載鮮花穿梭於城市各處,向商家出售用於祭祀的鮮花,向個人出售用於饋贈或家居裝​​飾的鮮花,也向餐館出售用於餐桌裝飾的鮮花。這份工作利潤微薄——利潤微薄,競爭激烈,今天賣不出去的鮮花明天就一文不值——但花販們依然堅持不懈,在擁擠的交通中穿梭,打造著移動的花園。

玉皇殿是胡志明市最具氛圍的寺廟之一,其庭院內種植著傳統的佛教植物-雞蛋花樹、陶瓷盆栽蓮花和觀賞灌木。這座寺廟建築群由廣東社群於1909年建造,展現了融合越南本土特色的中國南方建築風格。這些花卉具有宗教功能——蓮花用於供奉佛陀,雞蛋花散落在祭壇上,而當季花卉則用於慶祝節日和儀式。

城市新建的公園和城市開發案越來越多地採用現代景觀建築風格,大膽運用熱帶植物、水景和適合拍照的裝置藝術。這些空間的設計既是為了方便人們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也是為了吸引人們實際參觀,體現了越南花卉文化如何隨著科技發展和休閒方式的改變而演變。無論是在購物中心拍攝蘭花裝置,還是在公園裡與花卉雕塑自拍,都市越南人都在透過現代媒體與花卉互動,同時又保留著透過祭祀和節日慶典表達的傳統審美趣味。

湄公河三角洲:水世界花園

湄公河三角洲,東南亞大河湄公河在此分流多條支流匯入南海,造就了獨特的兩棲景觀-廣袤的稻田、河岸邊的果園、昔日稻田改建的養魚場,以及依河道而建的村莊。水在這裡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交通、農業、日常生活節奏,甚至園藝方式都與這片水陸交融的土地息息相關。

水上市場——其中芹苴附近的拉特冷水上市場規模最大——以船隻為移動商鋪,交易水果、蔬菜和鮮花。商販們撐著滿載農產品的船隻,將樣品掛在高高的桿子上招攬生意。水果是交易的主力軍,鮮花也隨處可見——有用於祭祀的鮮切花、盆栽觀賞植物,還有從運河裡採摘的水生植物。市場在黎明前就開始了,批發交易在此進行,零售交易則持續到上午,直到天氣轉涼,生意結束,船隻才陸續散去。

親眼目睹湄公河三角洲水上花卉交易,可以讓我們深入了解當地的生活——這些花卉可能來自水上平台或河岸邊的花園,也可能採自支流河道中的野生花源,或者從大型農場運來轉售。整個交易過程都在船上進行,人們透過接住拋擲的花樣、隔著水面大聲吆喝來討價還價,最後用繫在長桿上的袋子支付貨款。這種交易方式的流動性(字面上的流動性)體現了當地居民對水資源豐富環境的適應能力。

湄公河水道兩岸的果園種植芒果、紅毛丹、龍眼、柚子、火龍果等熱帶水果,用於商業銷售。這些果園雖然以水果種植為主,但也盛產花卉——果樹在結果前會盛開絢麗的花朵,形成季節性的美景,果園主們為此歡欣鼓舞,但由於花期短暫且難以預測,遊客卻鮮少有機會一睹其風采。火龍果花尤其壯觀,在夜間綻放——碩大、潔白、精緻的花朵在夜幕降臨後開放,清晨閉合。如今,一些果園會在花期專門提供夜間遊覽項目,讓遊客欣賞這些轉瞬即逝的花朵。

湄公河三角洲的鄉村民居都建有適應兩棲環境的花園。房屋通常建在水上,花園則佔據了季節性洪水氾濫的地面區域。這些花園既實用,種植香蕉、木瓜、香草和蔬菜,也種植一些耐澇耐澇的觀賞植物。各種觀賞薑、美人蕉和適應潮濕環境的熱帶花卉在這些花園中茁壯成長,既實用又美觀。

蓮花種植是湄公河三角洲的重要產業,既有可食用的蓮花產品(種子、根莖、嫩葉),也有作為宗教供品出售的蓮花。蓮花田從夏季到秋季競相綻放,粉白相間的花朵在圓形葉片之上綻放,形成一片花海。有些蓮花田主要採蓮花-工人們趟過泥濘,採摘盛開的蓮花,並出售給寺廟和居民。另一些蓮花田則主要種植蓮花以獲取可食用的種子或根莖,蓮花只是次要產品或授粉必需品,而非主要作物。

在蓮花收穫季參觀蓮花農場,可以深入了解越南的農業耕作方式以及一株植物所能衍生出的多種產品。在這裡,一切都物盡其用——蓮花可以出售用作祭祀,蓮花籽可以食用和重新種植,蓮藕可以做蔬菜,蓮花可以用來包裹食物和入藥,甚至蓮蓬也能成為插花裝飾。這種充分利用既體現了實際需求(小農戶必須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收益最大化),也反映了越南認為浪費是不道德的傳統價值。

湄公河三角洲的鳥類保護區,特別是托諾特和邦朗鸛類保護區週邊的保護區,保護蒼鷺、白鷺和鸛類的繁殖地。這些保護區雖然主要是鳥類保護區,但也保護著包括睡蓮、荷花以及各種水生和半水生植物在內的濕地植被。這些保護區展現了自然保護與旅遊業如何和諧共存——門票和導遊服務為當地社區創造了收入,使他們有經濟動力去保護而不是破壞棲息地。

富國島和南部島嶼

富國島是越南最大的島嶼,位於泰國灣,靠近柬埔寨海岸。島上擁有美麗的海灘、茂密的森林以及快速發展的旅遊基礎設施。富國島的植物學價值體現在其殘存的森林、沿海植被,以及越來越多以熱帶觀賞植物為特色的度假村景觀設計。

富國島的森林,特別是覆蓋島嶼北部大部分地區的富國島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熱帶植物群落,其中包括許多在越南大陸罕見或缺失的物種,這都歸功於富國島的地理位置偏遠和獨特的生物地理環境。這些森林中的開花植物包括各種蘭花(地生和附生)、薑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以及一些喬木,它們的花朵往往只有在落葉後才能看到。此外,這些森林還蘊藏著許多珍貴的木材樹種,但由於過度採伐,剩餘的森林碎片正面臨威脅。

海灘沿岸植被包括適應沙質基質和鹽鹼環境的植物,例如開著紫色花朵的牽牛花、各種草類以及能夠穩固沙丘的灌木。度假村的開發已經摧毀了大部分天然海灘植被,但在開發程度較低的地區和國家公園內,仍有一些零星的植被存在,因為那裡的保護措施(理論上)限制了植被的清除。這些殘存的植被展現了植物對極端環境的適應性——耐鹽、耐旱、耐風,以及適應動態海岸條件的繁殖策略。

富國島度假村的景觀設計雖然在植物學上並不重要,但卻反映了當代越南旅遊發展的美感概念。度假村大量種植棕櫚樹、開花灌木和熱帶觀賞植物,營造出鬱鬱蔥蔥的花園,吸引那些尋求熱帶天堂體驗的遊客。然而,這些植物往往並非本地物種——它們之所以被引進,是因為它們觀賞性強、易於養護,或為國際遊客所熟知,而非代表當地植物群落。最終呈現的景觀雖然美觀,但在植物學上卻顯得單調乏味,幾乎可以媲美任何熱帶地區,而非具有鮮明的越南特色。

富國島以出產優質黑胡椒而聞名,這裡的胡椒種植園以攀緣藤蔓為特色,這些藤蔓依附在桿子或活樹上生長。胡椒花雖小而不顯眼,但種植園卻構成了獨特的農業景觀。一些種植園已發展出農業旅遊項目,遊客可以參觀生產設施、品嚐產品,並了解包括胡椒粒成熟前短暫花期在內的種植方法。

芹苴和三角洲花園

芹苴是湄公河三角洲最大的城市,也是該地區的商業和交通樞紐。這座城市將都市發展與鄰近的農業景觀、水上市場和水道完美融合,共同構成了三角洲獨特的生活風貌。這裡的植物學價值更體現在文化習俗和農業景觀中,而非人工設計的花園或自然保護區。

位於芹苴附近的美慶觀賞植物村專門種植觀賞植物、盆景和花卉,用於商業銷售。漫步村中,映入眼簾的是成片的盆栽植物-從嬌小的多肉植物到歷經數十年培育的巨型盆景,從常見的室內植物到價格不菲的稀有蘭花,應有盡有。該村已成為旅遊景點,但仍是一個農業區,植物銷售而非旅遊業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這裡的盆景栽培展現了越南對源自中國、後經日本改良的藝術形式的創新詮釋。越南盆景風格與日本盆景有所不同——它不那麼注重絕對的精確度和完美的比例,更加輕鬆隨意,包容自然的瑕疵,常常融入一些在日本美學看來過於繁複的雕像或裝飾元素。這種風格體現了越南人的性格——適應性強、務實,能夠吸收外來影響而不被其所左右。

芹苴大學校園內設有植物園和農業研究設施,收藏了湄公河三角洲的植物。這些植物主要用於教育和研究,而非旅遊,但遊客可以透過大學聯繫安排參觀。植物園的重點是具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例如樹、藥用植物、各種水稻和其他農作物,但也收藏了一些觀賞植物。研究工作包括保護受農業擴張和氣候變遷影響(例如海平面上升導致的海水入侵)威脅的三角洲珍稀瀕危物種。

三角洲各地的鄉村佛塔都保留著遵循傳統模式、適應兩棲環境的花園。這些花園著重種植耐濕植物——例如,池塘裡種植的蓮花(池塘通常只是被水環繞的略微抬高的地塊)、各種觀賞薑科植物以及不懼週期性洪水的樹木。花園的首要功能是宗教用途,提供供奉鮮花,營造冥想氛圍,美學考量雖為次要,但也同樣重要。

遠南地區:紅樹林和沿海花園

金甌和紅樹林

金甌省位於湄公河三角洲的最南端,擁有廣闊的紅樹林,淡水與鹹水在此交匯,陸地逐漸過渡到海洋。這些紅樹林雖然不像花園或高山草甸那樣美麗,卻有著其獨特的質樸之美,並代表著極其重要的生態系統——它們是魚蝦的育苗場,是保護內陸地區的防洪屏障,也是吸收溫室氣體的碳匯。

紅樹林的花朵很小,通常也不顯眼——許多紅樹林物種開出的花朵並不引人注目,它們依靠風或昆蟲授粉,而不是像鳥類或哺乳動物那樣依靠艷麗的花朵授粉。然而,仔細觀察紅樹林的花朵,卻能發現它們對鹽鹼、澇漬土壤和潮汐環境的奇妙適應。有些物種會產生胎生幼苗——幼苗在仍附著於母樹時就已發芽,然後落入泥土中,在那裡它們可能立即生根發芽,也可能被潮水帶到新的地方。這些生態策略雖然不美觀,卻展現了演化在極端環境中的創造力。

包括烏明河國家公園在內的紅樹林保護區,保護著曾經因燃料木材、木炭生產和蝦類養殖而被大量砍伐的殘存紅樹林。這些倖存的紅樹林代表著曾經廣袤無垠的生態系統的遺跡,它們的存續依賴於保育項目,而這些項目往往面臨經濟壓力,這些壓力傾向於將紅樹林用於更直接有利可圖的用途。參觀紅樹林,人們有機會了解獨特的生態環境,並理解在貧困和發展壓力交織的地區所面臨的保育挑戰。

生長在三角洲較涼爽地區的尼帕棕櫚(Nypa fruticans)會結出奇特的花果結構-碩大的球狀花簇從棕櫚葉間探出。雖然這些花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美麗花朵,但它們在植物學上卻極具魅力,且經濟價值極高——棕櫚汁可用於製糖,棕櫚葉可用於屋頂,果實則可提供食物和發酵原料。這些棕櫚樹模糊了野生和人工栽培植物之間的界限,它們既自然生長,又透過人工管理實現永續產量。

昆島:與世隔絕的天堂

昆島群島位於南海,距離越南南部海岸180公里,歷史上曾是法國殖民時期和後來的越南政府的監獄所在地,臭名昭著。如今,這些島嶼主要作為國家公園,並日益成為高端旅遊目的地。與世隔絕的環境保護了森林和海洋生態系統,而其黑暗的歷史也為當代欣賞大自然增添了複雜的背景。

昆島山丘上的森林孕育著島嶼特有的植物群落,其中包含許多大陸罕見的物種。這些森林中的開花植物包括各種蘭花、林下草本植物和喬木。與大陸的隔絕造就了昆島獨特的進化動態——種群獨立演化,一些物種在昆島局部滅絕,但在大陸得以延續,整體生物多樣性低於大陸,但卻包含一些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獨特物種。

雖然部分海灘區域已開發用於旅遊業,但國家公園內的保護區仍保留天然植被。沿海植物——各種適應沙質土壤和鹽霧環境的灌木、草本植物和喬木——會隨季節開花。海濱木槿(Hibiscus tiliaceus)開出黃色的花朵,到傍晚時分會變成橙紅色。許多灌木開出的花朵並不顯眼,遊客在專注於海灘和游泳時可能會忽略它們,但它們是沿海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昆島周圍的海洋公園保護著珊瑚礁和海草床。這些水下生態系統而非陸地花園,為包括在昆島海灘築巢的海龜在內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間。陸地和海洋保護的融合體現了整體生態系統管理理念,並強調了陸地與海洋之間的連結。海草雖然不開花,但它們在水下開花結果,這代表了它們對水生生存的另一個進化適應。

季節性模式和花期日曆

北半球的季節

越南北部四季分明,但與溫帶地區的季節有所不同。冬季(11月至隔年2月)氣溫較低,偶爾有寒流,降雨量極少。此時並非花期——落葉喬木光禿禿的,草本植物處於休眠狀態,只有一些耐寒植物,例如冬季開花的李子和部分山茶花才會開花。春季(3月至5月)是主要的開花季節,隨著氣溫回暖季風雨的臨近,樹木競相綻放。杏花盛開,為春節增添喜慶氣氛;桃花緊隨其後;無數的野花和栽培植物競相開放,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夏季(6月至8月)季風雨季來襲,氣溫炎熱,大地以綠色為主,花卉相對較少。秋季(9月至10月)氣溫宜人,降雨量減少,各種植物開始開花,這是植物在季節更替中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

了解這些季節規律有助於遊客安排北方之旅。春季,尤其是三月和四月,是賞花的最佳時節,但也正值春節假期,屆時交通擁擠,住宿價格飆升。秋季氣候宜人,遊客較少,但花卉數量也相對較少。夏季季風雖然會讓許多遊客望而卻步,但也使得山間野花和農田景觀呈現出最蔥的景象。

中部地區模式

越南中部氣候介於南北之間,四季分明,但不如北部地區極端。雨季(9月至隔年1月)帶來強降雨和偶爾的颱風,可能引發洪水和破壞。旱季(2月至8月)氣溫在春季和夏季逐漸升高,6月和7月最為炎熱。植物的開花模式也遵循這些氣候節律——許多植物在旱季開花,此時水分脅迫促使它們進行繁殖;而另一些植物則利用季風帶來的濕潤氣候開花結果。

中部高原的海拔高度調節了氣溫,使大叻週邊地區常年保持春季氣候。這使得花卉種植得以全年進行,花期也不再完全遵循低地地區的規律。例如,玫瑰在大叻的氣候下持續盛開,而非像其他地區那樣有明顯的盛花期。這種全年供應的特性使大叻成為越南的花卉之都,不受季節限制地向全國各地市場供應鮮花。

南熱帶模式

越南南部屬於熱帶氣候,季節變化不明顯,主要分為雨季和旱季,而非四季分明。雨季(5月至11月)午後常有雷陣雨,湄公河三角洲偶爾會發生洪水,大地一片蔥鬱。旱季(12月至隔年4月)降雨量減少,農田枯黃,亟待雨水滋潤,灌溉成為耕作的必要手段。全年氣溫溫暖,即使在最冷的月份也很少低於攝氏20度。

南方熱帶地區的開花模式比溫帶地區更連續——幾乎全年都有植物盛開——但仍然存在明顯的開花高峰。許多熱帶樹木在雨季(5-6月)或旱季(12-1月)初期開花,季節交替觸發了它們的繁殖活動。蓮花在夏秋兩季(6-10月)開花,蘭花的花期因品種而異,而火龍果等農作物花卉則全年開花,但在某些季節達到盛花期。

越南賞花之旅實用指南

安排您的訪問時間

為了最大限度地觀賞花卉種類並確保花期穩定,四月至五月和九月至十月在大多數地區都是最佳時節。四月至五月既能欣賞到北方春季花卉,又能避開夏季的酷暑;九月至十月則氣候宜人,秋季花卉競相綻放。這兩個過渡季節的遊客數量也比冬季旅遊旺季(十二月至二月)少,因為歐洲和北美的遊客會選擇在冬季前來避寒。不過,中國遊客的數量卻日益增長,全年都有大量遊客湧入。

春節(農曆新年,通常在1月下旬或2月初)是充滿文化魅力的時期,鮮花市場也達到鼎盛,但同時也伴隨著諸多挑戰——交通工具被預訂一空,物價飛漲,許多商家歇業,人潮擁擠。如果您計劃在春節期間前往,請務必提前預訂交通和住宿,並欣然接受這份熱鬧,而不是與之對抗。

不同地區的旅遊時間至關重要。大叻氣候宜人,一年四季皆可遊覽,繡球花的盛花期為4月至7月。北部山區則需在4月至5月賞花,避開夏季的酷暑和季風。湄公河三角洲的最佳旅遊時間是旱季(12月至隔年4月),此時道路和運河交通便利,洪水風險也較低。河江的蕎麥花期僅在10月至11月,因此觀賞此奇景的時間較為固定。

運輸

越南的交通基礎設施已顯著改善,但以已開發國家的標準來看仍然具有挑戰性。國內航班連接各大城市,可靠且價格相對實惠。越航、越捷航空和竹子航空在主要航線(如河內-胡志明市、河內-峴港、胡志明市-芽莊等)上提供頻繁的航班服務。建議直接透過航空公司官方網站或12go.asia等國內平台預訂機票,因為國際訂票網站有時與越南航空的合作存在問題。

連接河內和胡志明市的火車途經越南中部沿海城市(順化、峴港、芽莊),搭乘統一特快列車,全程約30小時,橫跨南東西。雖然比飛機慢,但火車能讓你欣賞飛機上無法看到的風景和日常生活景象。臥舖車廂從硬座到有空調的軟臥不等,舒適度也參差不齊。可透過越南鐵路官網或專門從事越南旅遊的旅行社預訂車票。

巴士幾乎連接著世界各地,從配備可調節座椅的舒適臥舖巴士到行李架上擺放著雞隻的簡陋當地巴士,應有盡有。 Sinh Tourist 和其他旅遊巴士公司在主要路線上提供可靠的服務,其巴士的設計符合西方乘客的舒適度要求。當地巴士則能提供道地的體驗和最低的成本,但需要乘客忍受不舒服的環境、不明確的時間表以及溝通上的困難。

摩托車和踏板車為探索主幹道以外的賞花勝地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在旅遊區租用摩托車很方便,但在越南的交通環境中駕駛需要自信、良好的路況意識以及對混亂的接受度。越南的交通規則與其說是強制性的,不如說是建議性的,因此防禦性駕駛至關重要。對於那些不習慣騎摩托車的人來說,僱用摩托車出租車(xe om)或帶司機的汽車可以讓他們無需親自導航就能前往偏遠地區。

在湄公河三角洲等地勢相對平坦的地區,或是像會安、寧平這樣的特定目的地週邊,自行車騎行非常方便。越南的道路通常並非為騎乘者設計,缺乏專用自行車道,而且交通狀況較為複雜,但鄉村小路和鄉村地區對於經驗豐富的騎乘者來說卻十分宜人。電動自行車租賃服務日益普及,既能減輕騎乘者的體力消耗,又能讓他們繼續享受騎乘與自然風光的親密接觸。

住宿

越南的住宿選擇豐富多樣,從經濟型旅館和民宿到中檔飯店再到豪華度假村應有盡有。預訂平台(Booking.com、Agoda、Airbnb)可以可靠地進行提前預訂,不過除了旺季房源緊張之外,直接前往預訂通常能獲得更優惠的價格。

民宿,尤其是在北部山區和湄公河三角洲的少數民族村落,能讓遊客深入體驗當地文化,並有機會參觀花卉種植區。住宿條件較為簡樸——可能只有鋪在地上的墊子、簡單的家具和共用的浴室——但主人通常熱情好客,提供的餐食也地道地道。這些民宿通常需要透過旅行社或導遊安排,而非自行預訂。

與西方國家相比,越南的飯店通常性價比很高。中檔飯店(20-50美元)通常包含早餐、空調、熱水和無線網路——這些設施在已開發國家通常需要額外付費。豪華度假村,尤其是在富國島、芽莊和大叻,提供世界一流的設施,但價格卻低於亞洲其他地區的同類酒店。許多豪華度假村擁有廣闊的景觀花園,種植熱帶植物,即使不住宿也值得一遊——有些度假村甚至允許非住客參觀花園,尤其是在度假村的餐廳或咖啡館附近。

河內、順化和大叻的一些特色住宿選擇包括由法國殖民時期別墅改建而成的精品酒店,這些酒店建築風格獨特,花園也保留了殖民時代的美學特色。一些歷史悠久的寺廟和佛塔也提供基本的住宿,但這些住宿更注重精神修行而非舒適的住宿環境——需要早起參加晨禱,餐食為簡單的素食,且設施較為簡樸。這些寺廟住宿能讓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入體驗寺廟花園和韻律,這是普通一日遊無法獲得的。

語言與溝通

越南語對非母語者來說極具挑戰性——它是聲調語言(音調變化會徹底改變詞義),使用大多數西方語言都不熟悉的音素,並且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即使仔細學習了北部方言,在南部語境中也可能毫無用處。學習一些基本短語大有裨益,也能體現尊重,但對於大多數短期遊客而言,流利的交流仍然遙不可及。

英語程度因地區和人口結構而異。河內、胡志明市、會安以及主要旅遊目的地的英語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在年輕人和旅遊業人員中。而在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以及老年人群中,英語幾乎無人使用。法語雖然曾經廣泛使用,但現在主要由受過良好教育的城市老年人使用,通常不如英語實用。

翻譯應用程式(例如下載了越南語語言包的Google翻譯、微軟翻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儘管越南語的聲調複雜,但使用相機進行翻譯——只需將手機對準路標或菜單——效果也相當不錯。將常用花卉名稱、目的地地址和重要短語保存在翻譯應用程式中或寫在紙上,可以避免重複翻譯。

肢體語言、手勢和展示照片的溝通效果出奇地好。你想看的花朵、想去的景點或需要解釋的概念的照片,都能有效彌合語言障礙。越南人通常對溝通嘗試很有耐心,即使結果並不完美,他們也會欣賞對方的努力。微笑、耐心和幽默感能讓大多數溝通變得輕鬆愉快,即使有語言障礙也能克服。

文化禮儀與敏感度

越南文化強調尊重、和諧以及維護面子(個人尊嚴和社會聲譽)。直接對抗或公開批評會造成嚴重的冒犯,而且無濟於事——越南的衝突解決方式傾向於間接途徑、中間人和私下協商。提高音量、公開表達憤怒或咄咄逼人地堅持己見會被視為粗魯無禮,反而更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寺廟和寶塔的禮節包括穿著得體(遮蓋肩膀和膝蓋),進入主殿前脫鞋,輕聲細語,以及旁觀而非打斷儀式。庭院和花園通常允許拍照,但在供奉佛像的主殿內可能受到限制——請留意相關標誌或觀察越南遊客的做法。拍攝僧侶需要獲得許可,如果無法用語言溝通,則可以透過手勢詢問。女性不應直接觸碰僧侶,即使是遞送物品也不行-應將物品放在僧侶可以取用的地方,而不是直接遞過去。

少數民族地區具有特殊的文化敏感度。這些社群經歷了數個世紀的邊緣化、強制同化、土地掠奪和文化壓制。當代旅遊業帶來了收入機會,但也延續了剝削的模式,外來者從他們的文化中獲利。合乎倫理的旅行意味著尊重當地文化,以合理的價格直接從製作者手中購買手工藝品,盡可能聘請當地導遊,拍照前徵得同意(尤其是在村莊和民居中),並事先了解你所訪問的特定文化,而不是將所有少數民族都視為可以互換的“部落”景點。

拍攝人物需要注意分寸,最好事先徵得同意。許多越南人,尤其是年輕的城市居民,樂於拍照,甚至可能要求與你合影(外國遊客對他們來說很新鮮,尤其是那些看起來不像東亞人的人)。然而,有些人——通常是老年人、農村居民或少數族裔——不喜歡被拍照,特別是不喜歡被拍攝特寫肖像。如果有人遮住臉、轉過身去或表現出不適,請尊重他們的意願,如果你已經拍了照片,請刪除。在市場和公共場所進行街頭攝影通常是可以接受的,但未經允許近距離直接用相機對準他人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

參觀仍在運作的花卉農場、花園或農業區,需要尊重當地居民的生計。未經允許,請勿擅自進入種植區,隨意觸摸植物,採摘花朵(這當然是不允許的),也不要期望農民長時間陪同。購買鮮花、支持農產品攤位、購買少量農產品等小額消費,既能認可您的存在,又能補償您的打擾。聘請當地嚮導不僅能讓您融入當地社區,還能為您帶來收入,使您的到訪具有經濟效益,而不僅僅是掠奪性的。

在市場、街頭小販和沒有明碼標價的商店裡,討價還價是常態。這種做法遵循一些不成文的規則:開價通常會偏高,還價應該大約是開價的一半,而且談判應該友好協商,而不是針鋒相對。事先了解商品的大概價格(可以向酒店工作人員或導遊諮詢合理價格),不要為了對你來說微不足道但對賣家來說意義重大的少量金額而討價還價。在標價商店、餐廳和現代化場所,討價還價是不合適的——請按標價付款。

健康與安全

越南整體治安良好,暴力犯罪較少,針對遊客的犯罪主要以竊盜和詐騙為主,而非人身攻擊。城市裡偶爾會發生摩托車搶包事件——乘坐出租車或在露天餐廳用餐時,務必將包包妥善保管,並遠離街道。扒竊事件多於擁擠的市場和觀光區。飯店房間竊盜雖然罕見,但並非完全不可能-貴重物品應存放在房間保險箱內,或隨身攜帶重要文件和現金。

交通狀況確實存在危險——以西方標準來看,越南的道路狀況混亂,交通規則的解讀較為靈活,因此防禦性駕駛至關重要。過馬路,尤其是在河內和胡志明市,需要極大的勇氣——要以穩定的步伐橫穿車流,而不是等待空隙(而空隙幾乎不會出現),這樣才能讓司機調整方向以適應你的移動。奔跑、急停或倒車都會導致事故。大多數駕駛者都能預料到行人和摩托車的一些行為,這些行為在以規則為基礎的交通系統中會被視為自殺行為,但碰撞事故仍然時有發生。如果你騎摩托車,那麼包含摩托車事故保障的旅遊保險必不可少。

食品安全需要謹慎對待。繁忙攤販出售的街頭食品通常比較安全,新鮮度和高溫可以殺死大多數病原體。長時間放置的溫熱食物則有風險。旅遊區的冰塊通常由純淨水製成,但在偏遠地區仍需謹慎。自來水不可飲用,請飲用瓶裝水或煮沸後的水。大多數食源性疾病只會引起暫時的不適,而非嚴重疾病,但建議隨身攜帶一些治療旅行者腹瀉的抗生素。

越南存在登革熱和瘧疾等蚊媒疾病。登革熱在城市地區較為常見,瘧疾則在偏遠農村地區較為常見。建議在高原和偏遠地區長期停留的遊客服用瘧疾預防藥物,但對於一般的旅遊行程通常無需服用。登革熱目前尚無特效藥-預防主要依靠使用驅蚊劑(含避蚊胺DEET)避免蚊蟲叮咬,在蚊子最活躍的黎明和黃昏時穿著長袖長褲,以及選擇配備紗窗或空調的住宿環境。建議在農村地區停留數週以上的遊客接種日本腦炎疫苗,但對於短期訪問而言通​​常無需接種。

低地熱帶地區的高溫高濕會導致脫水、中暑和真菌感染。請大量飲水(比您認為需要的量更多),補充因出汗而流失的電解質,在最熱的時段(大約上午 11 點至下午 2 點)休息,並注意中暑症狀(頭痛、噁心、意識混亂、停止出汗)。在炎熱潮濕的氣候下,合成纖維衣物和封閉式鞋子會為真菌生長創造理想的條件,因此使用抗真菌粉有助於預防與潮濕相關的皮膚問題。

高山症可能會影響山區遊客,儘管越南海拔最高的可達地區(番西邦纜車、大叻)很少會達到引發嚴重高山症的海拔高度。循序漸進地攀爬、保持水分充足、避免飲酒以及識別症狀(頭痛、噁心、異常疲勞)可以預防大多數問題。如果出現嚴重症狀,則需要下撤。

成本與預算

儘管過去十年物價大幅上漲且仍在持續攀升,但以西方和東亞已開發國家的標準來看,越南的消費水準仍然相對較低。預算有限的旅客每天只需花費20-30美元,即可入住青年旅舍,品嚐街頭小吃和當地餐廳美食,並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中等預算的旅客每天花費50-100美元,可以入住舒適的酒店,在包括一些高檔餐廳在內的各種餐廳用餐,並偶爾租用私人交通工具。豪華旅行的費用沒有上限,但通常遠低於已開發國家同等體驗的價格——每天200美元以上即可享受一流的住宿、精緻的餐飲、私人導遊和司機,以及所有景點的門票。

具體費用:青年旅館床位 5-10 美元,經濟型飯店房間 15-25 美元,中檔飯店 30-60 美元,豪華飯店/度假村 100-300 美元以上。街頭小吃 1-3 美元,當地餐廳餐點 3-7 美元,中檔餐廳 10-20 美元,高檔餐廳 25-50 美元以上。當地公車普通行程 1-5 美元,旅遊巴士長途 10-30 美元,國內航班普通航線 30-100 美元,包車/司機 40-80 美元/天,具體費用取決於距離和協商。景點門票通常 1-5 美元,主要景點門票有時會達到 10-15 美元。

鮮花本身價格非常實惠——市場上精美的花束售價在3到10美元之間,盆栽蘭花的價格根據大小和稀有程度在5到20美元之間,即使是精心設計的插花也很少超過30到50美元。這種實惠的價格意味著鮮花是絕佳的紀念品(儘管攜帶植物跨境需要遵守檢疫規定),也是贈送給民宿主人的禮物,或者僅僅是供自己在酒店房間裡欣賞。

攝影

越南是攝影師的天堂-這裡風景如畫,文化底蘊深厚,光線絕佳,能拍出令人驚豔的照片。除了一些特定區域(如軍事基地、部分博物館內部以及偶爾的寺廟大廳)外,攝影在越南幾乎是完全允許的。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他人-拍攝肖像前請徵得同意,在私密場合注意保護他人隱私,並避免拍攝可能令他人感到尷尬或處於不利地位的場景。

清晨(6-9點)和傍晚(3-6點)是最佳拍攝時間,此時低角度的陽光能營造出溫暖而有方向性的光影,賦予畫面立體感。正午的熱帶陽光過於強烈,容易造成過曝的高光和過深的陰影,為攝影帶來挑戰。陰天則能很好地柔化光線,非常適合拍攝花卉特寫和市場場景,將看似「糟糕的天氣」轉化為理想的拍攝條件。

雖然三腳架很少受到限制,但往往不太實用——擁擠的市場、狹窄的街道和快節奏的街景,使得手持拍攝更為便捷。相機和鏡頭的影像穩定功能有助於在低光源環境下拍攝,無需使用三腳架。尤其對於花卉攝影而言,微距鏡頭或微距功能能夠展現肉眼無法看到的細節——熱帶花卉的內部結構、花瓣上的水滴以及拜訪花朵的昆蟲。

無人機攝影面臨許多法規和限制——理論上需要許可證,政府設施和軍事基地附近存在禁區(越南的禁區範圍很廣),實際挑戰包括城市地區的電磁幹擾以及當地居民對隱私和噪音的擔憂。許多旅客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操控無人機,面臨設備被沒收和罰款的風險。無人機帶來的令人驚嘆的空中視角必須與法律和倫理考量進行權衡。

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旅遊

越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環境和社會壓力。過去幾十年,遊客數量呈指數級增長,給基礎設施帶來壓力,破壞了脆弱的生態系統,有時甚至對當地社區造成沉重負擔。審慎的旅遊選擇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害,並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

盡可能選擇當地人經營的住宿,而不是國際連鎖飯店——這樣資金就能留在當地社區,而不是流入外國股東的口袋。在家庭餐廳用餐,而不是飯店餐廳。聘請當地導遊,他們的知識不僅能豐富您的旅遊體驗,還能為您帶來收入。直接從手工藝者手中購買手工藝品,支付合理的價格,體現他們精湛的技能和辛勤的勞動,而不是討價還價到最低價。這些選擇能將旅遊業的經濟效益直接惠及最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也能創造更道地的旅行體驗。

尊重保護區規則-留在步道上,不要採摘花朵或打擾野生動物,帶走所有垃圾。越南的自然保育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面臨貧窮、腐敗和發展壓力等多重挑戰。遊客違反規則會破壞自然保護,並為執法不力提供藉口。反之,遊客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以及他們為進入保護區付費的意願,則為自然保護提供了政治和經濟上的支持。

與野生動物互動需要格外謹慎。騎象、參觀老虎廟、餐廳裡籠養的野生動物以及類似的景點,往往披著保護或娛樂的外衣,實則虐待動物。參與前務必了解動物福利方面的問題,並選擇那些將動物福利置於遊客娛樂之上的動物保護區和復健中心。合法的保護和剝削之間的界限並非總是清晰的,但提出關鍵問題並調查相關機構的聲譽,有助於識別那些真正為動物服務而非僅僅從中牟利的機構。

在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敏感度意味著要認識到權力失衡和歷史不公。旅遊收入帶來機遇,但也存在剝削和文化商品化的風險。尊重地參與其中——例如在旅行前了解當地文化,遵循當地關於攝影和行為規範的指導,以合理的價格購買手工藝品,並批判性地思考旅遊業對當地社區的影響——有助於旅遊業造福而非損害當地社區。

水資源消耗至關重要——越南部分地區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而旅遊業的用水(淋浴、游泳池、園林綠化)加劇了這個問題。節約用水、支持住宿場所採取節水措施以及了解水資源政策(乾旱地區農業用水與旅遊用水的分配)體現了負責任的用水意識。

塑膠垃圾,尤其是單次使用的塑膠瓶,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使用可重複填充的水瓶並配備淨水片或過濾器,拒絕使用塑膠袋和吸管,以及支持減少塑膠使用的企業,都有助於應對這場危機。越南的垃圾處理基礎設施難以應付現有的垃圾量,而遊客產生的垃圾更是加劇了這個問題。

越南花卉的象徵意義與文化內涵

了解越南文化如何詮釋花卉,能讓我們超越美感愉悅,更深入欣賞花卉。這些意義雖然並非總是被有意識地表達出來,卻影響著人們選擇、展示和欣賞花卉的方式。

春節鮮花

在越南北部,桃子花(hoa dao)是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裝飾品;在越南南部,杏花(hoa mai)也是重要的裝飾。粉紅色的桃花象徵著生長、繁榮和春節所慶祝的萬物復甦。家家戶戶都會花費數天時間挑選花朵繁茂、花苞飽滿的完美枝條,並為此討價還價,有時甚至要花費相當於普通工人幾週工資的價格。春節期間,這些枝條會被擺放在家家戶戶的顯眼位置,其花期(理想情況下應持續整個十五天的春節期間)被視為預測來年運勢的吉兆。

掛滿金桔的樹(越南語:cay kim quat)象徵繁榮和好運-金燦燦的果實代表財富和豐饒。金桔樹必須果實累累,同時保持綠葉蔥蘢,樹形健康。空間有限的家庭更傾向於選擇迷你金桔樹,而較大的金桔樹則常用於商業場所和公共建築。春節過後,金桔樹常常因被移出生長環境,並在不自然的時間開花結果而遭受壓力而死亡——這種浪費令一些越南人感到惋惜,但其文化意義遠大於環境方面的擔憂。

黃色菊花象徵長壽,尤其適合用來祭祀家中長輩。紅色玫瑰象徵愛情和好運。劍蘭象徵力量和勝利。春節期間選用的花卉反映了家庭喜好、地理傳統,隨著社群媒體的影響,時尚潮流也日益左右著人們對花卉的美學。

寺廟和祭壇花卉

蓮花在越南佛教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象徵純潔、覺悟和精神追求。蓮花從淤泥中生長而出,卻能潔白無瑕地綻放,代表著覺悟的靈魂超越了世俗的污穢。人們將蓮花花蕾供奉給佛陀,其緊閉的形態象徵著無限的潛能以及通往覺悟的旅程。蓮花必須完美無瑕——任何瑕疵或缺陷都會使其失去供奉的資格。這項要求在蓮花栽培中形成了選擇壓力,某些品種因其特殊的宗教用途而備受推崇。

雞蛋花(越南語:はんすう),花朵潔白芬芳,幾乎遍布越南的每一座寺廟和佛塔。在佛教中,雞蛋花象徵著永生(這種樹即使被砍伐也能從根莖再生),並在佛陀教義的傳說中佔有一席之地。雞蛋花的香氣被認為具有淨化作用,其簡潔的五瓣結構也符合佛教徒崇尚簡約而非繁複的美學偏好。

在越南,人們會在家家戶戶的祭壇上擺放香燭和鮮花,祭祀祖先。人們相信祖先的靈魂會繼續影響在世家人的運勢。具體選用哪些鮮花取決於家庭傳統和花材供應情況,但必須確保鮮花新鮮,並定期更換——祭壇上枯萎的鮮花會被視為疏於照料和不敬。正是這種對花的持續需求,催生了遍佈越南各地、全年無休的龐大花卉市場體系。

生命週期和季節意義

婚禮用花越來越趨向西式風格——以白玫瑰、百合和蘭花為主——儘管傳統的越南婚禮習俗使用不同的花卉,並且更注重家人贈送的珠寶而非鮮花裝飾。現代越南婚禮融合了傳統與現代,通常既有鮮花較少的傳統奧黛禮服儀式,也有鮮花裝飾豐富的西式白色禮服宴會。

越南葬禮主要使用白色鮮花,白色在越南的色彩象徵體系中代表死亡和哀悼(與西方常用的黑色作為哀悼色形成對比)。白色菊花特別常見,白玫瑰和白百合也時常出現。鮮花被精心製作成花圈和花架,擺放在殯儀館,隨後由送葬隊伍抬往墓地。

時令花卉標誌著一年四季的節奏——桃花和杏花預示著春節和春天的到來,蓮花在炎炎夏日盛開,菊花在秋季綻放,山茶花則在南方地區持續到冬季。這些季節的連結根深蒂固,即使有了能夠全年開花的栽培技術,在春節之外的任何時候看到桃花都會讓越南人的情感感到不協調。

區域差異

越南北部的花卉文化更注重溫帶植物,季節變化比熱帶南部更為顯著。四季分明的氣候造就了人們對花卉與特定時間緊密相連的認知——梅花預示著冬末,桃花預示著春節將至,荷花則象徵著盛夏酷暑。而南部熱帶地區的花卉季節性較弱,許多植物全年開花,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關係,花卉在這裡是永恆的,而非特定時節的標誌。

越南中部地區歷史上曾是皇都和阮朝宮廷所在地,其美學深受中國和法國的影響。皇家園林融合了中國設計原則和越南本土特色,後來又吸收了法國殖民時期的影響。這種文化交融造就了越南中部地區獨特的園林和花卉文化,使其既不同於北部也不同於南部——相比南部熱帶風情的繁茂景象,中部地區更顯規則;相比北部溫帶的自然韻律,中部地區的季節性變化則不那麼嚴格。

少數民族,特別是北部和中部高地地區的少數民族,與花卉有著獨特的聯繫,這些聯繫往往與農業週期、精神信仰和藥用價值密切相關。許多越南人主要出於美學目的而欣賞的花卉,在少數民族文化中卻具有藥用、祭祀或實用意義。了解這些不同的文化框架,可以避免將越南人(或一般意義上的「傳統民族」)與花卉的關係簡單地歸結為相同的觀點。

保育挑戰與舉措

越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成長給自然生態系統和植物多樣性帶來了巨大壓力。了解保育背景有助於遊客欣賞現存的自然景觀和已消失的物種,同時也能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

棲地喪失與破碎化

越南已失去約80%的原始森林覆蓋率,其中大部分損失發生在20世紀,主要原因是戰爭相關的森林砍伐(橙劑、轟炸、軍事清剿)、農業擴張、伐木和城市化。剩餘的森林主要分佈在保護區和不適合耕作的陡峭山區。即使是保護區也面臨侵占、非法伐木和野生動物偷獵等問題,這些都破壞了棲息地的品質。

棲息地的喪失導致無數植物物種滅絕,其中許多物種的存在甚至從未被植物學家記錄在案。低地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最豐富但也最容易被改造的棲息地——遭受的損失最為嚴重。像吉婆島這樣殘存的低地森林碎片,雖然擁有不可取代的生物多樣性,卻持續面臨來自周邊已開發景觀的壓力。

棲息地破碎化導致族群規模過小,難以維持遺傳多樣性,破壞傳粉網絡,阻礙種子傳播,並使物種易受疾病、極端天氣事件或隨機人口波動的影響而局部滅絕。即使是保護區,也可能面積過小或過於孤立,無法維持那些需要大範圍活動或族群連結性的物種的生存族群。

氣候變遷的影響

越南是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海平面上升威脅著湄公河三角洲和人口最密集的沿海地區,降雨模式的改變擾亂了農業生產,氣溫升高使植物物種超出其耐受範圍。隨著氣溫升高,高山和高海拔物種無處可去——它們已經佔據了最高的可用海拔,而進一步的升溫將徹底消除適當的棲息地。

湄公河三角洲面臨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入侵的雙重威脅。海平面上升導致鹹水通過河道和地下含水層進一步向內陸推進,使得淡水水生植物和濕地植物(包括荷花、睡蓮以及無數野生植物)無法在日益鹹化的環境中生存。農民為了應對這一困境,放棄了水稻種植,轉而養殖蝦類,這進一步加劇了鹽度上升,並破壞了淡水植物的棲息地。

季風模式的改變導致乾旱和洪澇災害比歷史平均值更為極端,給適應可預測季節性模式的植物群落帶來壓力。物候——即開花、結果、展葉和其他生物事件的季節性時間——可能與傳粉者、種子傳播者和適宜的萌發條件失去同步,即使成株能夠存活,也會威脅到植物的繁殖。

保護倡議

越南國家公園體系保護了約8%的國土面積——雖然規模可觀,但不足以全面保護生物多樣性。這些公園長期面臨資金不足、人員短缺、腐敗削弱執法力以及依賴公園資源維持生計的社區等問題。改善保護工作不僅需要劃定保護區,還需要提供資源以實現有效管理,並為那些傳統活動如今已被禁止的人們提供替代生計。

植物園和遷地保育計畫維護著稀有瀕危植物的活體收藏,保護那些野生族群面臨滅絕的物種。這些收藏也為研究、繁殖以及潛在的物種重引入計畫提供了支持。越南擁有眾多植物園,其資源和能力差異巨大,從河內和胡志明市設施完善的植物園到預算有限的小型區域植物園,不一而足。

透過國際動植物保護協會(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等組織進行的國際合作,越南的自然保育工作得到了資金、技術援助和國際關注的支持,這(理想情況下)能促使越南政府更加重視其在自然保育方面的承諾。然而,自然保護資金僅佔與土地開發和資源利用相關的經濟價值的一小部分,這使得自然保育工作在強大的經濟誘因下舉步維艱。

社區參與的保育措施旨在將當地經濟利益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結合。例如,透過向社區支付報酬以保護森林、發展生態旅遊以從受保護的棲息地中獲取收入、以及承認傳統土地權利(特別是少數民族的土地權利)等項目,可以使保護工作真正惠及當地,而非僅僅淪為單純的資源掠奪性法規。專案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專案設計、當地情況以及社區是否能實際受益。

遊客如何支持自然保護

參觀自然保護區並支付門票表明完整的生態系統具有經濟價值,這為保護自然提供了政治和經濟上的論點。門票收入直接用於公園運營,遊客在周邊社區的消費也為保護工作提供了資金。然而,旅遊業必須管理,以防止環境破壞——不受控制的遊客數量可能會損害遊客前來觀賞的自然資源。

支持在越南開展工作的自然保護組織——無論是透過捐款、加入會員或參與需要國際志工的計畫——都能提供更多旅遊收入以外的資源。捐款前務必對相關組織進行調查,確保捐款用於預期用途,而不是被管理費用或腐敗所吞噬。

購買用可持續收穫的材料製成的手工藝品(而不是用瀕危物種製成的產品),選擇有環保承諾的住宿和旅行社,並讓自己和他人了解越南的保護問題,可以提高人們對負責任做法的認識和需求。

無論商家聲稱其產品具有可持續性或採用圈養繁殖方式,都應避免購買野生動物製品——越南瀕危物種的黑市交易十分猖獗,購買任何野生動物製品都會刺激需求,從而助長偷獵和棲息地破壞。這包括含有動物成分的傳統藥物、寵物交易動物以及餐廳提供的異國肉類。

越南鮮花的饋贈

越南的花卉為我們了解這個複雜而充滿活力的國家打開了一扇門——這個國家的人民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殖民和戰爭,卻依然保持著對美的熱情;他們既保留著傳統,又熱情地擁抱現代性;他們在經濟限制下創造了非凡的文化豐富性,而這種限制足以擊垮那些韌性較弱的民族。

花朵遍地盛開-在山間草甸,少數民族保留著一些在消失前幾乎沒有記錄的傳統;在古老的寺廟庭院裡,雞蛋花的香氣幾個世紀以來一直瀰漫在儀式之中;在黎明前售賣鮮花的市場裡,小販們重複著她們的母親和祖母遵循的模式;在混亂的城市街道上,摩托車手們設法在擁擠的交通中運送大量的鮮花;在家庭祭壇上,鮮花祭祀祖先,連接過去與現在;在稻田裡,蓮花在收割間隙盛開;以及在度假村花園裡,這些花園旨在滿足遊客對熱帶天堂的幻想。

越南花卉文化既古老又快速發展。蓮花象徵佛教純潔,桃花象徵春節新生,菊花象徵長壽,這些傳統寓意至今依然存在,即便Instagram的美學影響著花卉的流行趨勢,西式花園也催生了新的賞花方式。這種融合體現了越南獨特的風格——它並非純粹的傳統,也並非簡單的西方,而是兼具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既與過去保持聯繫,也面向未來。

對旅客而言,越南的花卉提供了一種傳統旅遊方式無法企及的文化沉浸體驗。清晨漫步於花市,你會發現商業與儀式在此交織融合。親眼目睹春節期間的花卉準備工作,你會感受到花卉在越南文化慶典中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探索少數民族地區,你會領略到植物與實用和精神層面交融的深厚連結。漫步在寺廟花園,你會感受到園藝所蘊含的佛教傳統。將火龍果花作為蔬菜食用(炒著吃味道鮮美),或品嚐大叻產的洋薊茶,都體現了越南人如何模糊觀賞植物和實用植物之間的界限。

以賞花為主題的越南之旅,對遊客而言充滿挑戰。交通確實混亂,有時甚至令人膽戰心驚。跨越語言障礙的溝通需要耐心和幽默感。基礎設施達不到已開發國家的標準。衛生習慣與西方人的偏好有所不同。廣告宣傳與現實並不總是相符。這些挑戰雖然真實存在,卻成為了真實體驗的一部分,而非需要規避的缺陷。越南獎勵的是彈性、開放、樂於接受不確定性的心態。

從絢麗的蓮花到嬌小的山野花,從精緻的蘭花收藏到路邊常見的波斯菊,鮮花本身就展現了大自然的創造力,以及人類即使在困境中也能發現美的能力。河江的蕎麥田在飽受戰爭和貧困摧殘的土地上依然盛開。順化的寺廟花園在春節攻勢中皇城幾乎被摧毀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美麗。胡志明市市場上的花販在適應市場改革和全球化的同時,也保留著傳統的經營方式。無論人類經歷怎樣的苦難和掙扎,鮮花依然頑強地生長、綻放,繼續為我們帶來美麗。

前往越南賞花,最終見證的是大自然的韌性——在森林砍伐和戰爭之後,自然重獲新生;在全球化浪潮下,文化依然堅守傳統;在貧困中,人們依然創造美好;而花朵本身,也遵循著遠比人類文明古老的韻律,年復一年地綻放。蓮花從淤泥中升起,蕎麥在豐收之際盛開,桃花預示著春天的到來——這些自然循環往復,在經歷非凡變遷的景觀和文化中,構成了永恆不變的真理。

去越南,尋找那裡的鮮花。穿梭於熙熙攘攘的花市,感受商業與祭祀交織的氛圍。徒步穿越山谷,造訪少數民族農民耕耘的梯田,欣賞四季更迭中盛開的花朵。泛舟下龍灣,穿梭於石灰岩喀斯特地形之間,蘭花在人手無法觸及的狹小縫隙中競相綻放。漫步寺廟庭院,感受幾個世紀以來雞蛋花的芬芳縈繞晨禱。黎明時分,前往湄公河三角洲的池塘,拍攝盛開的蓮花。品嚐鄉村廚房裡用火龍果花炒製的美味。見證春節期間人們準備鮮花的場景,桃花成為家家戶戶慶祝活動的核心。

花朵盛開。它們在山川河流、三角洲城市、鄉村寺廟、市集中綻放。它們在河內的喧囂中盛開,在大叻的永恆春天中盛開;它們在河江的極北之地盛開,在金甌的南端,陸地與海洋交匯之處盛開。它們在從橙劑陰影中恢復的土地上盛開,在世代精心照料的花園中盛開。無論你是否親眼目睹,它們都在盛開;但親眼目睹——真正地去看,去理解它們的背景,去欣賞它們的文化內涵——不僅豐富了它們的美麗,也加深了你對越南的理解。

越南的花朵,如同越南本身,經歷了歷史的種種磨難,依然生氣勃勃地綻放,令人嘆為觀止。它們象徵著希望、美麗、堅韌,以及人類即使在生存都岌岌可危的境地中,依然能夠創造美好事物的能力。它們為祭祀祖先的越南家庭而綻放,為慶祝季節更迭的少數​​民族農民而綻放,為照料寺廟花園的佛教僧侶而綻放,為靠鮮花貿易維持生計的市場商販而綻放,也為像您一樣的旅行者而綻放,在這個國家,美麗與智慧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花兒在等待,越南也在等待。探索這兩者——體驗從神聖到商業、從傳統到現代、從自然到人工栽培等不同脈絡下的花卉——所帶來的收穫遠不止賞花,而是對越南文化的深刻理解。帶著開放的雙眼、耐心和開放的心態前來,你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花朵,更能領略到與它們一同綻放的人文、歷史和意義。

香港訂花

←上一篇
下一篇→

Categories


  • Uncategorized (214)

Recent post


  • A Flower Lover’s Guide to Italy: Where Mediterranean Sun Meets Alpine Snow

    13 11 月, 2025
  • 埃塞俄比亞花卉愛好者指南:古老高原與植物特有種的交會處

    12 11 月, 2025
  • A Flower Lover’s Guide to Ethiopia: Where Ancient Highlands Meet Botanical Endemism

    12 11 月, 2025
  • Choosing the Right Anniversary Flowers for Every Milestone

    12 11 月, 2025

Gallery


kitchen-with-small-space-modern-design
3d-rendering-white-minimal-kitchen-with-wood-decoration
beautiful-shot-modern-house-kitchen-dining-room
3d-rendering-white-minimal-kitchen-with-wood-decoration
empty-modern-room-with-furniture-2-scaled
minimalist-kitchen-interior-design

Tags


Comma Blooms

我們對鮮花的熱愛超越了美學範疇,它植根於對工藝的深入了解和深厚的專業花卉知識。

florist@commablooms.com

送花、訂花、預訂花束、線上訂花、推薦花店、鮮花快遞服務、花束、客製化花束訂單、情人節花束、生日花束、當日快遞、畢業花束、訂婚花束、母親節花束、母親節鮮花、開幕禮籃、迎賓禮品、禮物籃、婚禮插花、胸花、新娘花禮、新生兒擺花禮品、中秋花禮盒、花草中花禮盒、花草中花禮盒

我們喺 flowersby.com 有登記
而且我哋係HK Florist Association 嘅會員

探索更多

尺寸指南

部落格

商店

新品

包裝


© 2025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